2016年端午节的日期是:2016年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节、五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称为端阳节、正午节、五一节、端午节、玉兰节等。它是汉字文化圈最受中国和其他国家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它最初是一个消除疾病和防疫的节日。五岳春秋以前,有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成为中国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在一些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的说法
【/h/】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很久了。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和世界各地华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以来,端午节已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查批准中国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第一个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节日。
【/h/】据统计,端午节有端午、端阳、崇武、党务、天中节、夏节、五月节、昌节、普节、龙舟节、玉兰节、屈原节、正午节、女儿节、迪拉节、诗人节、龙舟节等20多个名称
端午节
“段”意为“首”,所以“段五”意为“第五日”。按照历法,五月是“午”月,所以“端午”逐渐演变为“端午”。《燕京年》记载:“初五是五月初五,封面末字读音也。”
端阳节
【/h/】据《荆楚年志》记载,由于盛夏登山,太阳正对着,五月为盛夏,其初一正午为天气好的日子,故称“端阳节”。
正午的节日
【/h/】中午有十二个分支,第五个和第五个中午谐音,所以端午节也叫“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玉兰节
端午节在盛夏,这是一个皮肤病频发的季节。古人用兰草汤清洗去污。汉代的“大笠”说:“中午用蓝汤洗澡”。
元宵节
古人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每人粽子长度的游戏,长辈赢了,所以也叫“粽子节”。
女儿节
【/h/】浜《宛系杂记》:“五月女儿节是端午,穿,五毒。万俗从初一到五月初五,饰小女子,做州极研究。已婚女性也是母性。因为今天是女儿节。”
礼仪
【/h/】在湘南,伴随着古老的习俗,五月初五,夏天来了,艾叶就挂在门上,这是一种洗刷驱蚊的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疟疾可以被驱除,蚊虫滋生的夏季可以安全度过。
菖蒲段
【/h/】古人认为“重午”是禁忌日,此时五毒已尽,所以端午节的习俗是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又称为“菖蒲节”。
【/h/】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纪念屈原的理论影响最为广泛。除了纪念屈原的理论,纪念伍子胥的理论在江浙一带依然盛行。
1。纪念屈原的言论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育才赋民,使致富,坚持联合反秦,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逐出首都,流放到袁和湖南流域。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离骚》、《田文》、《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又称诗人节)。公元278年,楚国的都城被池攻破,诗人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看到破国难,他无力发力。他很担心。在极度的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以东的汨罗江,向自己投掷石块。他于农历五月初五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的人民非常悲伤,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汨罗江向屈原致敬。渔民们划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到河里,说如果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咬医生了。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个老大夫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打晕龙水兽,免得伤了屈大夫。后来,由于担心饭团会被龙吃掉,人们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大米,在大米周围包裹彩色丝绸,并将其发育成棕色种子的想法。
【/h/】之后,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h/】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广泛流传于江浙一带,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476年)的伍子胥。楚国人伍子胥的一个著名成员,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冲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经过五次战争,他进入楚国杜英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王武·何璐死后,其子伏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在越南大败。越王勾践邀请他讲和,伏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伏差不肯听,吴被屠戮,受岳贿赂。谗言诬陷子虚。伏差信了,给了子虚一剑,子虚死了。死忠敬死的子胥临死前对邻居说:“我死后要剜我的眼睛挂在吴敬之东门,看越军入城灭吴”,然后自杀了。富查听到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于是在5月5日把子虚的尸体带进了河里。所以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3。纪念孝女曹娥的传说
【/h/】很久以前,上虞古孙河西岸凤凰山脚下有一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叫曹的渔夫。渔夫有一个女儿叫曹娥。
【/h/】一年春夏,海峡两岸连续暴雨,顺江洪水暴涨。曹娥的父亲害怕错过捕鱼季节,所以他无视曹娥反对去河里捕鱼。
当我父亲去的时候,曹娥在家不自在。她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河边。后来,曹娥去河边寻找她的父亲。太阳下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那里得知,他们正在一起织网,这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船推进了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吓得魂飞魄散,大叫“爸爸,爸爸”,开始向下游追去。
她在河边来回哭泣。第八天,曹娥看着河,看到她的父亲在和水搏斗。曹娥跳进了河里。
三天后,河水平静了,但人们看到一条河在下游十几里的河上盘旋,好像有人在游泳。人们冲过去,发现是曹娥和她的父亲。尽管曹娥死了,她还是找到了父亲的尸体,并把他放在了河边。人们说是她的孝心感动了天空。
【/h/】都说曹娥江波涛汹涌,流经曹娥庙时总是风平浪静。当地人认为这是因为姜水自觉不辜负孝顺的女儿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空,甚至感动了身边的人。他们埋葬了曹娥的父亲和女儿,在河边建了一座寺庙,曹娥在那里潜水救他的父亲,塑造了她的形象,并尊称她为“孝顺的皇后”。他们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并把这条河改名为曹娥河。在曹娥救他父亲的那一天,一场盛大的庙会在曹娥寺举行。所有的省和政府都来崇拜曹娥的孝道。许多人写碑文赞美曹娥的孝道。
据说曹娥投河的那天是五月的第五天。所以很多人把端午节当做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吃粽子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喜欢争论甜粽子还是咸粽子是正宗的。其实粽子自古就有。粽子在古代被称为“饺子”,据说是为了祭祀屈原而发明的。有真实文字记载的粽子可以在金周时期的“风土人情”中找到;而历史最悠久、流传最有序的粽子是Xi安的蜜饯粽子,它们刊登在汤唯聚源的《菜谱》上。
“粽子在厨房里又香又香。艾叶又香又香。大门插着桃枝,出门可以看到麦二是黄色的。这里端阳,那里端阳,处处端阳。”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流行民歌。总的来说,各地人们庆祝端午节的习俗是相似的,而在整个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是一样的。
今天的粽子更多样,更丰富多彩。现在的粽子一般都是用糯米包裹在竹壳里,但是颜色是根据当地的特产和习俗决定的。比较有名的有桂圆饺子、肉饺子、水晶饺子、莲子饺子、蜜饯饺子、栗子饺子、麻辣饺子、酸菜饺子、火腿饺子、咸蛋饺子等等。
龙舟
【/h/】龙船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穆传》卷五:“天子驾鸟舟,龙船浮于沼泽。”在《九歌·项峻》《今日驾飞龙北归,竹坞刀溪洞庭》《石濑浅,飞龙翩翩》一书中,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就是龙舟。《项峻》是湘人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类似于将粽子丢入江中)悼念某历史人物的一首诗。这与“魂舟”不谋而合,与楚国“御龙人物帛画”的形象,可以互相印证。《荆楚春秋》云:“五月五日,谓浴兰节。...又是一日,争,争杂药。”。
【/h/】划龙舟的时候,有很多唱着、欢呼着的龙舟歌。比如湖北秭归划龙舟,就有一套完整的唱法,歌词和歌曲是根据当地的民歌和歌谣组合而成的。唱腔雄壮扣人心弦,是“举和”的遗产。再比如广东省南雄县的龙舟曲,在龙舟下水后一直唱到端午节的4月份。
杭艾虎
【/h/】旧端午节驱邪,创造特殊的东西,也用作装饰。在中国古代,老虎被视为神兽,被认为可以辟邪保平安。《风俗通》云:“虎是鸡鸡,兽也是头领。能吃鬼,...也君主邪恶”。因此,人们经常用老虎来辟邪,尤其是在艾虎的端午节。艾虎要么是艾做的,要么像老虎一样剪成丝带,用艾叶粘着,戴在发际线周围。端午节穿艾虎的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宋、陈、袁、桂等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大如黑豆,或剪彩为虎,粘穿之。王的《端午贴》诗:‘汕头开邪灵,驾祥云七宝车’。”同样清楚的是,夫差邓冲的《燕京年》:“每次到端阳,闺中乖巧之人便与玲珑一起做一只老虎和粽子...它戴着彩色的线,挂在发夹的头上,或者绑在孩子的背上。古诗说:‘颜瑜头轻爱虎’,就是这个意思。”
喝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h/】小时候大家应该对《新白娘子传奇》中白娘子喝雄黄酒的原型故事印象深刻。过去,人们在端午节喝蒲酒、雄黄酒和朱砂酒。蒲酒清香爽口。后来在酒中加入雄黄和朱砂。“五日朱砂酒,辟邪解毒,以酒染额胸手脚,必无毒蛇(古书上的一种毒蛇)。还要在墙壁、门窗上洒水,避免毒虫。”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很流行。古语有云:“喝了雄黄酒,病就好了。”雄黄是一种矿物,俗称“鸡冠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都是在白酒或自酿黄酒中加入少量雄黄制成。雄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药也用于治疗皮肤病。古代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时候,雄黄泡酒可以解毒止痒。对于年龄不足以饮酒的儿童,成年人在额头、耳朵、鼻子、手和脚上涂抹雄黄酒,旨在消毒和预防疾病。
标题:(教育问答)【端午节是几月几号2016】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