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习和道德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金钱观念”,家长要注意“这笔钱怎么给”。
【/h/】所有应该在孩子身上培养的好性格,都是用钱买不到的。任何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不叫教育。是一时的成就,不能内化为孩子自己的性格和习惯。
【/h/】在回家的路上,火车上的小吃车经过候机楼各种店铺前时,你的孩子会睁着眼睛稍微停下来吗?满足ta眼中的欲望了吗?还是ta有自由支配的零花钱?
有些父母为了防止孩子乱花钱,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他们会说,孩子需要什么,就告诉父母,如果他需要买,自然会给钱,不需要就不给——目标虽然好,结果可能会让父母失望。因为这种控制本身就表达了不信任,剥夺了孩子在消费上的自由选择,而且非常苛刻,所以对孩子金钱观念的养成并不好。
【/h/】在童年时期,严重缺钱的人长大后往往会对金钱变得挑剔,过于吝啬或贪婪,缺乏常识。
有些父母不直接给孩子零花钱。他们担心孩子会养成不劳而获的心理,让孩子做家务赚零花钱。
【/h/】这一点是近几年从西方国家学来的,很受欢迎。我也不赞同这种做法。
原因是“家”是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它不是市场,不是单位,不是圈子,“感情”是家庭成员的凝结剂和润滑剂,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奢侈品。
如果是孩子出钱做家务,可能会有一些隐藏的问题:
【/h/】第一,家庭关系简化为业务关系,亲属之间的互助作为利益交换对待。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相容,会削弱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中国人总是注重尊重父母,追求家庭氛围的温暖。为什么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被称为老人的地狱?很多老人有了孩子却孤独终老。我觉得这和他们早期把市场规则引入家庭生活有关。文化总是有因果关系的。
第二,很容易养成唯利是图的心态。我的一个亲戚,曾经实行按劳给孩子出钱的政策,规定一次洗碗擦地洗衣服多少钱。最后,他发现孩子应该问自己有没有钱买什么东西,即使只是简单地扔一次垃圾,也应该问自己给了多少钱。孩子按劳取酬的习惯确实得到了培养,但是唯利是图的心理也开始有了苗头。
【/h/】第三,孩子会对劳动产生负面的理解。孩子本身就喜欢劳动,干一点活就有报酬,这其实暗示着劳动是一件苦差事;而且,孩子的天性是愿意讨好父母的。如果他的劳动给父母带来快乐,孩子的内心比得到金钱更快乐,会激发他对劳动的热爱。付钱不仅消解了劳动的价值和快乐,也消解了他为父母做事的兴趣。
【/h/】其实并不是所有西方人都认同孩子做家务、支付报酬的行为。美国著名教师拉尔夫认为:“孩子做家务时给零花钱是有好处的。毕竟,我们的资本主义是这样运作的——通过工作获得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的良好行为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体是合适的,不需要奖励。”
【/h/】我认为,孩子应该培养的好性格,都是用钱买不到的。任何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不叫教育。是一时的成就,不能内化为孩子自己的性格和习惯。
【/h/】比如有些家长用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等孩子考完了就奖励钱,或者拿多少给多少。这些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但在长期的训练目标中只能导致消化。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母亲为了鼓励小学的孩子努力学习,根据成绩制定了奖金标准。她得越高,赢的越多。于是,她的孩子写了一篇文章《学好是我赚钱的途径》。
【/h/】我担心这样的做法继续下去,恐怕孩子的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弱,赚钱的途径会越来越窄,整个价值观会被扭曲。
如果父母认为花钱可以买到孩子良好的劳动品格和学习习惯,其实你最直接的需求就是钱是万能的。然后孩子会接受这个想法,以后可能会把钱花在友情、事业、爱情上...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所有的事情都与金钱奖惩挂钩,他以后很可能会把所有的关系都当成金钱关系。
【/h/】所以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教会他们合理正确的使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
标题:(教育问答)怎么给孩子这个钱?影响孩子一生!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