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群居动物,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交能力在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相信每位家长都很清楚。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拉金·菲利普斯说:“许多人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的原因是他们在童年时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交技能。” 说明了儿童早期社会训练的重要性。
什么是社交恐惧?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害怕遇见陌生人,不愿意去拥挤热闹的地方。甚至和熟人说话的时候,我都觉得紧张,脸红,害羞。有的还伴有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严重者会出现惊恐、出汗、心跳加快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社会恐惧”。排除遗传或生理原因,有两个共同因素:
来自强势父母的压力
这些孩子生活在家庭环境的阴影下。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来自父母的批评、斥责甚至体罚;如果父母脾气暴躁,经常心情不好,他们也是自己语言暴力的直接受害者。这样家庭的孩子总是充满了恐惧,甚至分不清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长大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消极悲观。
2)环境造成的社会损失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住在封闭的高层建筑里。平时为了孩子的安全,家人很少带孩子参加活动,使得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外界,造成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h/】下面是一些评价孩子社交能力的标准,家长可以对比一下孩子。
我的孩子能用语言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吗?
我的孩子会听吗?
我的孩子能使用礼貌的语言吗?
我的孩子可以等着拖延满足吗?
我的孩子会分享吗?
我的孩子会帮助别人吗?
我的孩子“老实”吗?你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吗?)
我的孩子能遵守规则吗?
我的孩子会合作吗?
我的孩子有公德心,爱护公物吗?
我的孩子有同理心吗?
我的孩子会赞美和欣赏别人吗?
我的孩子能恰当地表达他们的爱和善良吗?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重视陪伴
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儿童的社交技能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影响其抑郁症状。这就需要父母重视陪伴,多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旅行、玩耍、分享快乐。有时候孩子玩游戏,家长不能自己参与游戏,而是观察游戏,鼓励孩子分享。但是,如果他们只玩手机,就会伴随着低质量。
2。鼓励社交+温馨环境
首先,家长要重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为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最初你可以选择去公园或者邻居家,让孩子和其他同龄人接触;然后逐步扩大场所,带孩子去超市、商场,逐步训练孩子与不同年龄的陌生人交谈。
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之前,尤其是前几次,家长要向孩子描述这个环境的基本情况。比如在哪里,谁,什么活动,哪些地方和你之前去的地方差不多,遇到什么情况怎么处理。这样,当孩子真正进入这个地方的时候,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期待,安全感会增强,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授社交技能
父母可以适当的教孩子一些沟通技巧,比如教孩子在沟通中要有礼貌,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受欢迎。但是在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家长要少干预,尤其是孩子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尽量不要替孩子解决。
1)语言表达-社交中的基本技能
例子:美美和晶晶坐在一起,搭积木。梅梅目不转睛地盯着晶晶的三层楼,笑得咯吱咯吱。过了一会儿,美美伸出手,啪嗒一声把积木放下,开心地看着晶晶。晶晶随着这个突变放声大哭,把美美推倒在地,美美挣脱出来放声大哭。
孩子经常用行动来表达自己。他们不太懂语言这种神奇的交流工具,对自己的手脚也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应该提醒孩子不要触摸任何东西。这么说吧,“把你的小手/小脚收回去。”上例中,其实美美并没有故意捣乱。她“推倒积木”说“我要参与”;晶晶不是故意欺负人的。大楼被推倒了。她很生气,但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
有经验的家长和老师会在美美盯着积木笑的时候体会到她的兴趣。这时,你可以轻轻握住美美的手(既转移了美美的注意力,又防止她贸然插手晶晶的楼),对美美说:“晶晶的楼真漂亮,美美要不要拿走?”...引导孩子用语言与朋友讨论。“我可以带着它吗?”“这个怎么拿?”……
2)情感表达——教孩子什么是“情感”
“宝宝刚才很有礼貌,妈妈很开心。”
“你吃的不好妈妈很生气。”
“刚才你在公交车上喊的时候妈妈很难过。”
美国发展心理学教授苏珊娜·丹汉姆(susanne denham)表明,理解情绪的能力是决定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的关键。理解情绪的能力越强,孩子越会被同龄人喜欢。家长在学龄前阶段要注意教孩子表达情绪。你可以向你的孩子解释你的情绪:什么时候(或者你的孩子有什么行为)让你感到高兴/难过/生气,用这些词语和语言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3)沟通策略——儿童之间的沟通
肖珩戴上消防员头盔,假装成消防员来灭火。
豆豆看到了,想玩,就对肖珩说:“把头盔给我,我想玩。”
肖珩回答说:“不,我在玩。”
豆豆生气了,抓起头盔戴在头上。肖珩跌跌撞撞地倒在地上,哭了起来。
孩子们经常用“哭”来表达他们的抗议。但是哭只能引起大人的注意,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一项相对基础的技能。成年人应该教孩子如何表达抗议,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我在玩头盔,你拿不走”……成年人也可以用“轮流”的方法,说“三分钟后我给你玩”,借此机会训练孩子等待和延迟满足这种能力。也可以教孩子再拿一个玩具和朋友交换:“我们换一个吧”“你先玩这个”。
【/h/】五岁左右,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自控力都会变好。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对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教会孩子使用谈判策略来处理与同龄人的冲突。在帮助孩子时,你可以提问,提供选择和建议。
你可以对豆豆说:“肖珩在玩。在他完成之前你不能得到这个头盔。要不要玩点别的?”(问题)
“你想和肖珩玩消防员的游戏,还是轮流玩?”(提供选项)
“豆豆也想玩消防员的游戏。肖珩戴着头盔。豆豆穿上消防员制服,负责开消防车。”(建议)
4。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并遵守规则
孩子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的社交方式会影响他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你可以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人,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小心翼翼;商品用完了,还给原主,耐心排队不抢不挤等等。
在不同的场合,大人需要教孩子使用“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等待孩子们出于自己的意愿真诚地表达感激和歉意。如果有必要,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解释这些单词的含义。
孩子经常会因为一个玩具发生冲突。成年人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并遵守“玩具所有权”的规则。自己的玩具,所有权是自己的。如果孩子想回家玩,可以提前问孩子,把不想分享的玩具收起来。放出去的玩具默认可以让其他小朋友玩。
【/h/】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权,不要强迫孩子卖玩具,也不要违背自己的利益陪伴其他孩子,让孩子慢慢学会分享;但如果是别人的玩具,也要尊重别人的所有权。比如你去别人家,可以和孩子商量,带上玩具。
5。正视矛盾
父母和孩子发生矛盾时,避免简单粗暴的拒绝、愤怒甚至争吵 。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要太紧张,会影响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出现也说明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如果冲突得到正确有效的解决,孩子在未来的社会过程中就会迁移这种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社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矛盾、冲突、痛苦,但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与世界达成和解。无论是受伤的孩子,还是犯了错的父母,都辜负不了因为爱而产生的血缘亲情的联系。在这里,能君还推荐了一本经典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希望这本书能在交流中给父母和孩子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标题:(教育问答)13条社交问题诊断标准早知道!正确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