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制定规则一直是家长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做出来之前气势恢宏,但实施起来就堵了。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的给孩子制定规则呢?
1。什么是“错误”?
再说说哪里不对,那太贵了。
问候大家,不然你没教养;
不管怎样,都不能大声跟奶奶说话;
马虎的问题再也不会发生;
不开心的时候不要哭,这是最后一次了,记得吗?
这些“错误”背后的逻辑是,人不能马虎;不能哭;要有礼貌等等。
乍一看你会觉得很正常。我们喜欢有教养、认真、乐观的孩子。
但是仔细考虑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孩子的这些优秀品质,完全可以在你不为他制定规则的情况下实现。你反复说他还是不行。除了觉得被打脸,请想想。这是孩子的“错”吗?
那为什么要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呢?说来话长。心理学上讲,它与你的“私人逻辑”和“人生剧本”有关,是你早年形成的一套人生策略,其中包含了大量固定的、僵化的信息。成年后,你会下意识地按照信息生活,即使不想顺应现实,也不会轻易改变。
好了,言归正传。那些不是错误。它们是什么?
2。尊重人的三个特点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困扰我们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尊重的人的三个特点:
1。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有些错误是个人特点,强行改正就是不尊重人的差异。比如阿古是个很淡定的孩子,专注力很强,善于思考。在蔡文博士与生俱来的气质分类中,他的特点是“慢”,进入慢,接受新事物慢,不喜欢打招呼...
【/h/】部分家长对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计算能力差、容易激动、情绪反应大等感到焦虑。孩子们被要求不要重复同样的错误。除了迷茫之外,他们还会得到一种自我贬低的感觉,说我穷,没用。因为,他很努力,但是很难改正。
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成年人有这样的缺点也过得很好。例如,佐伊小时候抵制“问候陌生人”,她文科好,理科差。这些问题不是“制定规则”就能解决的,因为人无完人。
2。人类发展
有些错误是适龄的性问题,是孩子在一定年龄的重复行为。比如2岁的“不”阶段,4岁的“屎”阶段,玩吃的,看到好吃的,不会和陌生人打招呼,粘人,上课爱和同学说话……这些问题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消退。如果父母过于执着于这些问题,可能会被打脸的情况很常见~
3。人的语境
是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会有的自然反应。比如说不会说就哭,被压制就生气,保护自己的东西,累了就偷懒,委屈了就大声争辩...要求孩子不要有正常的反应,强行学会“更有礼貌”、“更得体”,也许符合道德教育的要求,但肯定不符合心理建构和人格发展的规律。举个例子,佐伊有一个朋友的家规,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大声跟奶奶说话”,但其实她也觉得孩子有时候很委屈。自古以来,我们可以教很多好人,却教不到足够快乐的人。
知道了这三个特点,你定规则就不容易打脸了。那么,以上三个特点导致的“问题”是否被忽略了呢?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更好。
3。制定规则的正确姿势
林老师说,制定规则的正确姿势是——我看到了你“错误”的本质,你也有机会提升自己,在你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有能力帮助你。
【/h/】但现实是很多家长制定了规则,却不知道“错误”的本质;我希望我的孩子进步,但我不知道如何帮助我的孩子。我只传道打骂。
今天我分享一些“尊重人的处境,帮助孩子变得更好”的小方法。
1。你必须先以身作则。
【/h/】比如孩子犯了错,你打孩子骂孩子,那么你是在告诉孩子生气的情况下可以打可以骂,但是孩子学你的时候,你说他不“体面”不“礼貌”。孩子能不茫然吗?
【/h/】在上述情况下,人生气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很好,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佐伊分享过,如主动停顿(指绘本《杰里的冷静太空》)、深呼吸、照镜子(指母亲是优雅的,孩子是善良的)等。,先冷静下来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这样会给孩子很好的情境处理示范,收获一个善于管理情绪的孩子。
2。规则是人人平等。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规则是给孩子的。佐伊认为,规则应该和法律一样,每个人在家里都是平等的,孩子应该尊重长辈。这是中国人的基本礼仪,但孩子不应该丢脸?学过积极管教的家长会明白,“互相尊重”是教育的五个标准之一。所以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想想你和你的家人能不能做到?
但是问题来了。爸爸妈妈可能会反思自己对孩子的不尊重。和爷爷奶奶沟通,像大人一样尊重孩子,可能没那么容易。我该怎么办?
3。花时间训练孩子。
例如,教孩子使用“我”句型。长辈在教导或打骂孩子的时候,教会孩子用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做判断,争取长辈的尊重和关注。
我的心情+没有判断的事实+我希望...
比如到了看电视的时间,长辈直接关掉电视,无意识的唠叨他,而孩子总是大喊“你好烦,不说就关掉。”。
你要教孩子不尊重长辈吗?你也可以教孩子说:“我不开心是因为你没提前提醒我就把电视关了,还说希望约定一个提醒。”
比如训练专注力和数学思维。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通过走迷宫、串珠、玩拼图来增强注意力;至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实是在学龄前。从根本上说,以上方法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化解内心固化的思维,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孩子的“发展”。最后,我们明白,我不希望你是一个漂亮的孩子,只希望你看到自己,有勇气面对自己,做回自己。
标题:(教育问答)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家长快看看!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