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摔倒,你到底要不要帮忙?孩子哭了,是抱起来还是不理?父母如何应对?我们从两个案例来看看代际育儿行为的差异。
【/h/】在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年轻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先进的理念,比如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引导孩子与其他孩子良好相处的能力,训练孩子坚强,摔倒不容易哭,让孩子独立站起来。
【/h/】这些育儿理念和不同世代的老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具体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请看三个案例,希望能引起我们共同的思考-
案例1:孩子摔倒了,你到底要不要帮忙?
【/h/】如果孩子摔倒了,通常祖先的反应是马上冲上去,抱起孩子,然后用脚踩在地板上说:“地板不好,弄疼我宝宝了。地板真的不好!”
年轻的父母可能会选择原地站着,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有些不耐烦的家长会跑过来,非常生气地大喊:“叫你别跑,你要跑,看,摔倒了,快站起来!”
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摔倒了,如果周围没人,他会自己爬得很整齐;如果有人,他会说点什么,等大人扶他起来。这样,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专家认为:我们提倡孩子摔倒了还能爬起来。但是,孩子摔倒后,在扶他起来的同时,不要像爷爷奶奶那样:“都怪地板!”并敲打地面。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其他对象,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建立。
【/h/】正确的做法是温柔的告诉孩子,比如:“你看,地面不平,你摔倒了,下次一定要慢慢走。”这样既能安抚孩子的情绪,又能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h/】案例二:孩子哭的时候是抱起来还是无视?
大家都很熟悉。老人总怕孩子受委屈。只要他们一哭,就会马上来找孩子,寻求帮助。许多孩子对长辈和父母有过度的依赖感。为了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有些年轻的父母不管孩子怎么哭都会不理他们。这两种做法谁对谁错?看专家怎么分析-
专家认为,3岁之前,只要孩子哭闹,就应该把孩子抱起来,就像孩子饿了就应该喂饭一样。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情感满足是第一位的,孩子的口腔需求和心理需求都有情感内涵。所以,孩子的需求是要无条件满足的。
当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哭就是他们的语言。如果父母站在一边不给孩子支持,只能陷入长久的无助感和挫败感。
情绪不满足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讨喜,自我价值感低,容易缺乏自信。3岁以上的孩子怎么办?专家建议,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要因为哭闹而盲目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需求。
亲爱的父母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两个案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让我们在代际教育中持有自己观点的问题。
标题:(教育问答)谈谈隔代教养行为的差异性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