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不再相信老一辈那种“棍棒下的孝子”的教育理念,摒弃粗暴的方式,更加温柔、科学的对待孩子的教育。

但很多时候,不打骂不代表“一切都好”。在日常亲子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事情比打骂更伤害孩子。

1。父母吵架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小,孩子不懂大人说什么做什么。事实上,他们感受情绪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h/】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因为吵架而暴露出各种负面情绪,孩子会注意到。

紧张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h/】毕淑敏在《家庭问题》中说:“在混乱丑陋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是假冒伪劣家庭的痛苦产物。他们第一次看到并用来治疗家里人的经历是破碎的、流离失所的和残酷的。”

【/h/】一个在父母常年吵架的环境中长大的朋友,曾经描述过自己小时候的感受:“每次进门吃饭睡觉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父母情绪的火山再次喷发。"

【/h/】吵架伤害孩子一辈子,很难建立孩子的亲密关系。

对家庭的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对婚姻的不信任、对爱情的失望以及对生活的某种恐惧可能会在成长的某个阶段爆发。

【/h/】很多父母总是想着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教育,却不知道最好的教育来自父母。

【/h/】父母相亲相爱,努力营造情感稳定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2。贬低儿童

【/h/】在成人交流中,我们都懂得说话得体,不随意诋毁或贬低他人,小心翼翼地维护彼此的关系。

但是,很多父母知道孩子不会生他的气,所以不敢背对着他。他们跟孩子说话,往往肆无忌惮,经常伤人。

“这点小事做不好,以后有什么用?”

“这么简单的测试多蠢!”

“我不知道怎么打扫房间。我懒。”

【/h/】临床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语言滥用”。如果父母有意无意地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语言滥用,也是孩子自卑和受挫的根源。

长期生活在这些暴力的语言环境中,孩子逐渐变得对自己缺乏安全感,胆小怕事,甚至有逆反心理,影响亲子关系。

【/h/】孩子犯了错,或者事情做得不好,一定要讲事情,给出建设性意见;不要贬低孩子的人格,不要用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h/】和孩子好好说话是家长坚持学习的必修课。

3。不遵守承诺

【/h/】结果麦兜吃了药,但是等他好了之后,他妈妈再也没提过要去马尔代夫。麦兜再问,他妈说,等他发了财再说吧。

经常有一些家长喜欢轻易答应孩子,或者利用这些承诺与孩子协商条件,让孩子听话:

“你去补习班,周末你妈带你去水上公园。”

“如果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你想要的玩具。”

当孩子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实现了自己的承诺,父母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到,或者故意找借口逃避。

在日剧《四重奏》中,有一句台词说:“比悲伤更难受的是空的快乐。”

如果父母不遵守诺言,他们会给孩子一种空式的快乐。

如果父母失信,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降低孩子在他们心中的威望和话语权。

【/h/】同时会让还没有形成信守承诺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不能做答应别人的事,所以很容易养成“考虑不周”、“没有信用”的坏习惯。

【/h/】所以,如果父母不能答应,就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一旦你说了,你就必须做。

正是通过这些小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相互支持才逐渐建立起来。

4。情感上的忽视

【/h/】很多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却往往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当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时,他们选择忽视或嘲笑。

知乎上一个印象深刻的回答:“我难过哭到崩溃的时候,爸妈看着我说:“我怎么了?"

“有多大?哭什么?”“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生气的。”所以生活中经常能听到。

在一个家庭中,当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充分认可、接受和回应时,孩子就会学会隐藏或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变得敏感而脆弱。

你要相信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是有道理的,家长要注意,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一个懂得关注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长,会在孩子哭的时候关心孩子的情绪:“你现在很难过吗?”,孩子由此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是“悲伤的”。

只有在孩子能够了解自己情绪的前提下,才能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关键是父母关注孩子的情绪。

学会正确表达爱和关心,是很多父母特别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

孩子开心的时候,发自内心的为他开心,和他一起加油庆祝;

【/h/】孩子在哭的时候,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表达关心;

【/h/】孩子抑郁时,耐心与孩子沟通,同情他的经历,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弗洛伊德说:“虽然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甚至消失在意识层面,但它会固执地隐藏在潜意识中,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

教育不是小事。作为父母,要懂得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标题:(教育问答)比起打骂,这4件事伤孩子更深,家长们知道吗?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