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是小学德育的最重要载体。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小学德育课程的变迁,总结德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有助于更好地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德育课程快速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前

没有统一的德育课程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临时规章(草案)》,指出小学教育“给予儿童全面的基础教育”。 其中德育的目的是使儿童具有爱国思想、国民公德正直、勇敢、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复印件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五爱教育”。 195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和改善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小学德育开始强调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 1955年颁布的第一部《小学生规范》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 总的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小学德育对道德质量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很重要,符合儿童的优势。 但是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1958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 同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事业的指示》确定了“党的教育方针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提供教育,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从此,德育课程从重视道德教育转向政治教育,江苏、浙江等首先在小学设置政治课,然后扩大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另外,教育部要求小学增设每周一次的班会,为了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小学的德育政治化倾向开始了。 从1966年到10年的“文革”,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被破坏,学校的德育完全政治化了。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

从政治课到思想道德课

改革开放前,小学德育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 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10年制中小学教育计划试行方案》,规定在小学4、5年级开设政治课,每周2小时首先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必要的政治常识教育。 统一设置的政治课没有改变小学德育的政治化倾向,但小学政治课直到1981年才废除,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 但是,教育计划中确定设立政治课在新中国还是第一次,对德育走上轨道具有重要的制度化意义。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1979年4月22日至5月7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座谈会,会议后印发《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座谈会纪要》,批判德育事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成人化方法,“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事业, 这对纠正小学政治课的政治化和成人化倾向起了积极的作用。 1981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5年制小学教育计划(修正案)》。 在《关于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课程修改的证明》中,特别是“现在的四五年级政治课脱离了学生思想的实际,效果不好。 多次四个基本,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精神,把现在的政治课改为思想道德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周上课一个小时。 ”。 从1978年小学政治课到1981年小学思想道德课,这一重要变化有力地纠正了小学德育政治化和成人化的趋势,把小学德育转向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道德课教育纲要(试行方案)》,小学生思想道德课的目的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方式,以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劳动者为目标,使他们无产阶级工作 围绕这个目的,思想道德课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贯彻“小学生规范”,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系统化、科学化构建小学德育课程复印体系。 之后,根据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制定了《小学思想道德课教育纲要》( 1986 )、《9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道德课教育纲要(初审)》( 1990 )、《9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道德课教育纲要(试用)》( 1992 ) 随着教育大纲的修订,思想道德课的文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小学生更具有道德启蒙性和生活性。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199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发表,指出要总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 落实这个意见,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道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 这是第一次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同时以小学和中学德育课程为整体,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规划小学思想道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复制体系,完成了连接小学思想道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整体的任务。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与以前的教育大纲相比,1997年小学思想道德课的课程标志强调了复印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和文明行为方式的培养,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和广泛性。 形式上更强调教育的层次性、阶段性、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螺旋上升。

21世纪的新课程改革——

逐步开设道德和生活、道德和社会课

2000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的道德优势,修订小学思想道德课和中学思想的政治课程标准,教育教学 基于这个意见,教育部根据需要修改了1997年的思想道德课程标准,2001年公布了《9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道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改)》。 但是,随着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开始,思想道德课改是道德和生活、道德和社会,有了新的课程标准。 2001年小学思想道德课程的标准只能起过渡作用。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2001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纲要》规定“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开设道德和生活,中高年级开设道德和社会。 200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道德和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道德和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从思想道德课到道德和生活、道德和社会,这两个课程标准和思想道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设计思路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变化后的课程名称越来越强调活动性、综合性,适合低级和中高级小学生的优势。 德关系到生活课程和幼儿园课程,是以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德良好、喜欢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根据孩子和自我、孩子和社会、孩子和自然三个轴设计复印件。 道德和社会课程是基于小学高年级开设的儿童社会生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别快速发展的综合课程。 以孩子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祖国、世界,构成了“我在成长”“我和家庭”“我和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接近世界”的六个模块, 年国还颁布了道德和生活、道德和社会(年版)课程标准,在文案上更加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在这个阶段,教材管理实行“一纲多书”,由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选择采用多种教材。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进入新时代——

采用统一编教材《道德与法治》

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多次将依法治国与德治国结合,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向中小学提供法治知识 贯彻这一《决定》,去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共同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纲要》,要求及时相应修改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该纲要要求的教育复印件。 从年秋学期开始,国家将小学的“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中学的“思想道德”统一变更为“道德与法治”,在6年级下册和8年级上册开设了法治专业书籍的课程。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制,一方面基于《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纲要》,另一方面立足于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中华优秀以前开始文化教育、革命文 “道德和法治”由教育部组织编制,实行“一纲一条”,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全国统一。 从2019年开始,统一编教材在1年级和7年级采用,年在2年级和8年级采用,2019年秋实现了各年级的全复盖。 2019年1月,教育部开始修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标准现在正在制定中。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面向未来,整体构建面向孩子的大德育课程

新中国成立70年,小学德育课程从无到有,从政治课到思想道德课,从思想道德课到道德和生活,道德与社会,再到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 课程有改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 不变是德育课程的初学者——培养全面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变化的是德育的副本及其组织形式,如从单一的政治教育到重视道德教育,再到兼修德法,是政治教条吗? 从社会快速发展到满足个人快速发展的共同需要,从“一纲多根”、选择采用到“一纲一根”、统一审查用。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展望新时代,小学德育课程的迅速发展,应达成四点:第一,把小学德育课程放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总体框架内,逐步渐进、螺旋地设计小学德育课程。 第二,以孩子为中心,包括孩子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世界的交流生活,构建孩子的道德生活,超越个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融合。 第三,构建“大德育”课程的复制体系。 德育课不仅仅是政治课,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以前传下来的文化教育等多层次的“大德育”。 德育文案既有稳定的一面,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第四,明确德育课程的国家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执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 新时期要重复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指导,不断运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人,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动全面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任教授)。

作者:冯建军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报

标题:【要闻】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