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经常这样形容教师的职业。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都赋予了教师群体精神崇高的符号特征,但往往在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上不能给教师更好的保障,其中小学教师是最典型的。 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经常被山村教师有微薄的报酬,几十年如一日保护乡村讲台的故事所感动。 感动之馀,我们为什么要问教师的职业之光依靠个人品质和感情,而不是用制度来保护这个职业的神圣。 有这样的思考,我们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密切相关的职务制度,以山东潍坊进行的中小学教师职务改革为切入点,以全国第一个小学“教授”姜语邦学历的职务评定为线索,以20年来中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本报记者魏海政

执教28年,没有离开过小学教廷的“子王”,竟然成了“教授”级。 山东潍坊昌邑市奎集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此前无法想象自己会有这样的相遇。

“幸运”源于山东省潍坊市2009年进行的中小学教师角色改革探索。 其重点是改变过去小学、中学教师的作用,分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的作用系列。 变更过去的审查录用,分为基于设定岗位管理的审查录用,直到曾经变更为中小学的职称副高级为止增设正高级职称。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年末,潍坊市的17名中小学教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位正高级职务的中小学教师,从此中小学教师也成为了自己的“教授”水平。 在这17位中小学老师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学老师,成为全国第一所小学的“教授”,如果待遇得到执行,他一个月的工资将比原来多近千元。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带有传奇色彩的是,姜言邦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踏上了中国职务制度改革的想法,不知不觉中,他成为了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变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回顾过去20年,姜言邦的故事不仅折射了小学教师的个人精彩,也折射了中国中小学教师角色制度改革的变迁史。

1988年第一次知道职称的“小学一级教师”

姜言邦第一次听说教师评定职务是在1988年。

1982年姜言邦毕业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师范,来到昌邑第一实验小学当小学教师,跳出“农门”,每月领50元工资。 由于年轻人的猛烈力量,姜言邦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育和课程准备上,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水平提高,工作刚三年,被评为昌邑的优秀教师。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享受职业成就感,姜言邦也面对着同年在公司毕业的同学,每个月能拿到的工资是他的数倍的现实。

在教师群体中,这不是姜言邦一体的困惑。 当时总体来看,教师工资低,待遇差,社会地位不高,中国也还没有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制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不断凸显,中国的教育事业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和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等政策,促进了教师队伍数量、质量、稳定等重要问题的处理。 1986年,中国首次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角色制度》,揭开了中小学教师角色制度建立和改革快速发展的序幕。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1988年,开始了潍坊市首次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定业务。 一天,姜语邦上完第一堂数学课回到办公室,听到几个老师热烈地讨论“教师评价角色”。 六年后第一次听到“职称”这个词,他感到很新鲜。

经过工龄和学历的认定,姜言邦于1988年被选为相当于初级职位的小学一级教师。 “前提一级工资只涨了6元,这次有教师职称制度,被选为小学一级教师后,一下子涨了几十元! ”。 姜言邦说。 那一年,他的工资从每月70元一下子提高到每月100元以上。 中小学教师角色制度的建立,为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提供了契机,给老师们带来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1993年接触“小高”透明“天花板”

五年后,姜言邦等人来到了第二次教师角色评定。 其间,他担任昌邑研究室的教育研究者、昌邑第二实验小学的副校长等,但从未离开过课程。 1993年,由于突出的教育成绩,姜言邦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 这也是当时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等。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必要时,评价小学高级教师需要至少8年小学1级的年限,通常人不足8年,想评价小学高级是没有希望的。 但是姜言邦只有五年,是破格的晋升。 评定小学高级教师后,姜言邦的工资提高到每月400元。

“有了‘破格’,工作经历、加薪不再仅仅是资格、卡的工作年限,还为有能力、潜力的年轻人和业务骨干打开了‘绿色渠道’,证明给他们的晋升带来了希望和可能性。 」姜言邦说。

格评当小学高级教师时,姜言邦31岁,才刚刚起步,事业时,评价职务激励和对小学教育的痴迷,他一如既往地跳上小学数学课,带学生,研究,发表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1997年姜言邦调任昌邑研究室副主任,但他依然在教育现场。 1999年,他被选为山东省教育名人。 他说,这是专心于教育和研究的老师金量最多的肯定和荣誉。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但是,并非所有教师都从职称评定中受益。 实际上,被选为小学高级教师的人本来就很少,很多老师一辈子都在教书,也没有被选为小学高级教师。 当时被选为小学高级教师,通常人的年龄也不小,角色也结束了。 许多老师认为“船到了码头,车到了”,触摸了那一层透明的“天花板”。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另外,根据当时中小学教师的作用制度,中学教师的作用和小学教师的作用完全分开,小学教师的最高作用是小学的高级,相当于中学的初级作用。 换句话说,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低人一等”,工资待遇也相应降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明显不如中学教师。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要重新评价职务,提出待遇,迅速发展,就必须转行做中学和高中教师。 有什么样的希望和真正能成功跳槽的人,大多是小学教师的领导。 因此,优秀的小学教师“升级”为中学教师成为小学教师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寻求更大快速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这样,小学优秀的教师就被中学“掐住”,中学和小学各级之间教师配置的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明显,教师水平的差距逐渐变大。 经过多年的积累,迅速发展,后来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中学,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留给小学的是难移的老教师。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2000年有点闹别扭的“中学高级教师”

小学在优秀人才方面缺乏魅力、优秀教师流失、中小学年级之间教师水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到2000年已经达到了无法改变的局面。

这一年,潍坊市在教师角色制度改革中,首次为小学教师增设“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由此改写小学教师角色只能停止“小学高级”的历史,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定“中学高级教师”角色。

这个改革措施的初衷是希望稍微差异化的小学高级教师突破“透明天花板”,“破例”被评价为“中学高级教师”,但依然停留在小学教师身上,提高小学教育对优秀教师的魅力 当然,真正能评价的依然只是凤毛麟角,尽管如此还是开了个小洞,给小学教师带来了希望。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潍坊市的第一次实验,给各县的小学教师评定“中学高级教师”的名额只有1人或2人,可以说很难晋升。 结果,昌邑市只有姜言邦一人凭借实力和业绩突破独木桥,破格评价“中学高级教师”,成为昌邑第一位有副高级职位的小学教师。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随着职称的破格晋升,姜言邦的工资也上升到了2500元。 这次姜语邦和很多人的心情一样,感到“真的到达了顶峰”。 “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一样可以评价‘中学高级教师’的作用,如果被评价的话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的水平,不能再满足了,想怎么办? 」姜言邦说。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 “明明是小学教师却去评价‘中学高级教师’的作用,有‘徒有其名’的味道,有点不协调,不那么清楚”,小学老师的声音很多。

另外,也会出现一点新的问题。 潍坊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03年开始的评定分离制度,后来通过了职称评定,但积累了很多不能执行岗位聘任、工资待遇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角色名副其实。 他举例说,很多人在一个房间吃饭,但房间座位有限,哪些评价角色,同时被录用的老师,进屋,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吃饭。 哪些评定了职称? [/k0/]冈还没有被招聘,所以我只是排队排在前面,进屋了,但是只有有了空座位再坐下来吃饭。 角色还没有决定的人,不能进屋,只能在院子里排队等待。 许多年轻的业务骨干和一线教师,只有由前面的“资深”教师全部处理,才能轮到他们,大大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 很多老教师的状况就像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说的那样,“到了45岁就不想上课了。 他说:“如果担任高级职务的话,压力就会消失,所以可以考虑退居二线。”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用职称评定如何评价老师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 潍坊市日向友好学校的张则香校长说:“学校没有自主权和发言权,负责收集教师们的审查资料。” 负责审查的教育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审查专家仅仅是学位、学历、论文数量等书面资料,不太容易全面理解一个老师的真实水平,审查过程也缺乏监督,有时会引起审查结果和现实状况背离的现象 结果,很多老师致力于材料的准备和评委的寻找,关系的拉法,违背了职务评定的本意。 另外,学校物流等常年不在教育岗位的员工同样可以评定职务,职务的评定也不倾向于班主任,伤害了一线教师和班主任的积极性。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年全国第一所小学“教授”

2009年,作为全国三大改革考试之一,山东潍坊和陕西宝鸡、吉林松原开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要点是改革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务(职务)制度体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并且首次设置了中小学高级教师的职务,确定了要求教育业绩、育人水平和素养是职务晋升的首要依据。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这次改革在职称等级上,从正高级职称到委员级共设置了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 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角色(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位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包括小学聘请的中学高级教师)应对高级教师的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应对一级教师。 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应对二级教师。 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对应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 另外,2003年评委分离后,要求再次实现评委的整合,大致有几个岗位,评价有多少作用,雇用多少老师?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当时已经是中学高级教师,担任“副教授”的姜言邦先生,很好地对照了高级教师的条件和要求,填写了名字。

年7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快速发展计划纲要( -年)》也确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提高教师地位,教师权 看到这个消息,姜言邦很高兴。 我想全国的小学教师都有“出头之日”。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实际上,这个时候潍坊等3个考试性的教师角色制度的改革也在稳步进行。 年末,潍坊市的17名中小学教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位正高级职务的中小学教师,从此中小学教师也成为了自己的“教授”水平。 在这17名中小学教师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学教师,成为全国第一所小学“教授”。 姜言邦说:“小学教师不再是‘低人一等’,他们早就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当然,要成为全国第一所具有象征意义的小学“教授”并不容易。 根据潍坊考试正高级教师角色的审查方法,为了评价正高级角色,要求“教师育人业绩高,教育业务优秀,教育研究能力突出,模范领导显著”,要求负责学生管理业务5年以上等条件。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有趣的是,这次试行改革过程中的很多操作方法可以说是亮点。 潍坊的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是“一律”统一制定审查方案,只是制定大致的方向,把具体的审查权力还给学校,让学校自行制定审查方案,民主选出。 学校也在85%以上的教职员的同意下通过了审查案的制定放权教师,在公示后7天内毫无异议地开始了审查推荐。 对潍坊友好学校的审查方案也很倾向于班主任,潍坊一中要求按比例确定岗位数量,实现审查录用的统一,且杜绝论资排代现象。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现在,这次试行改革的效果开始逐渐显现。 高水平的人才由于角色限制不想上小学,优秀的小学教师向中学跑的情况开始改变。 2009年和2009年,潍坊市吸引了近600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进入小学,刷新了历史。

想起20多年来评价职务的经验,姜言邦说,他也经历了与领导竞争,与自己的年老师竞争的不自然局面,但每次他都在突出的教育科研业绩上卓越。 姜言邦认为,这些不是他夸耀自己的经验,而是教师角色制度改革越来越合理,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感情话语。 对于角色和职业的关系,姜言邦也有自己的意见。 “不管作用有多高,我还是普通的小学老师。 我相信角色,承认角色,但不崇拜角色。 唯一的作用就是做好教师和育人的工作,才是我作为教师的一生追求。 ”。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前几天,教师角色制度改革的好消息再次传来。 年7月16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表示中小学教师角色改革考试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录用制度的比较有效的联系。 8月31日,在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近两年的试行改革,再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角色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角色制度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昌邑市奎集小学的徐丽霞老师看到改革考试扩大的消息很兴奋,说:“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兴奋,终于有了希望,就像点燃了希望的灯一样,很有力量! ”。 潍坊友好学校的张则香校长也很高兴。 她认为,对于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来说,由于名额少,提升小学的“教授”就像一个更美好的梦想,希望今后越来越多的老师能享受到这个制度改革的成果。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观点

潍坊中小学教师角色改革的制度意义

■毛寿龙

从2009年开始,山东省潍坊市开始了中小学教师职务改革,其第一副本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的职务、教育业绩、育人水平和教师素养,成为评定职务的重要依据。 其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更好地改善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潍坊改革中提高了中小学作用制度的天花板,使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同样具有正高的作用,结束了评定分离的方法,确实为中小学教师处理了具体的实际问题。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但从制度上看,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作用制度是大统一的教育制度体系的需要。 这样的职称制度体系,便于教师队伍的统一管理,也有助于在高考指挥棒的统一指挥下,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这个制度体系可以说是单中心的教育体系。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单中心教育系统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有全国统一模式两种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所有学校的投入都是一样的,教师的力量也是一样的,是投入均等化的大统一教育模式。 这样的模式为所有学校分配了同样名额的高级职位,所有学校的教师也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 这种模式虽然投入均等,但实际上并不均等。 因为各学校的地理位置不均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平不均匀,其生活、交通等条件不均匀。 所以,通常大城市的条件比远距离的条件好得多。 结果表明,为了实现投入均等化,在角色待遇等方面,必须给偏远地区带来越来越多的趋势,不能实现均等化的教育模式。 但是,资源有限,即使投入更多的资源,也无法填补大城市和远距离的差距。 所以,大统一的模式即使均等投入,其结果是大城市的资源投入也有高于远距离投入的倾向。 角色的统一评定、行政配置、对偏远地区的适当考虑,显然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但与均等化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在这样的体制下,很难离开好学校。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另一种模式是等级投入模式。 把中小学分为要点和非要点,要点分为国家级要点、省要点、市要点、县要点等各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投入资源。 在这个模式下,很明显大城市的很多学校都是重点,但偏远的中小学很难成为重点。 这产生了许多国家级的中小学,有些中小学的校园硬件建设比大学好。 这种模式可能会出现很多高质量的中小学,但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会被忽视。 角色数量的分配也偏向要点中小学的话,结果是教育变得更不平等。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大统一教育制度的核心是统一配置资源,因为其配置都通过行政机构,中小学教育往往被高度行政化。 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导致行政化的业绩指标体系,也导致行政化条件下的教育模式。 现在的统一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是中小学表演的指挥棒,所以最好的学校往往是训练学生取得高分的学校。 很多中小学的学生,其高分最体现在做考试题的熟练度上。 对这些学生来说,学习是次要的,但每天的考试要认真对待。 以考试为学习,以分数为中小学教育的gdp,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目的。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所以,现在中小学教师角色制度改革的尝试,可以说处理了一点现实的问题,但在制度上,只是在现有的大统一制度下的制度改善。 要改变教育不均化问题,改变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分数至上的局面,应该说还需要继续探索。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思考

改革的启示

■潍坊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徐友礼

2009年,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下,潍坊市作为全国三个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改革试点市之一,率先改革了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角色制度。

从2009年3月的部署动员到今年5月基本完成,这次改革将小学、中学教师全部转移到新的角色系列,按岗位设置竞争岗位,不仅产生了17名正高级角色教师,而且教师持续快速发展的长期梅 在这次影响深远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主管部门要敢于赋予解放权,尽量把利益相关者作为改革的主体。 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评定权利长期集中在人社、教育部门手里,教师角色的评定靠谁在下面、上级部门的几根棍子,靠评委评分的资料,能很好地调动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这次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从改革一开始,我市就决心移交权力,学校的事件由学校进行,教师的事件由教师主导。 人社、教育部门大致只有流程、岗位、比例、总量,具体方案是学校教职员自己制定方案,一校一策。 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改革的积极性,各校方很好地体现了课改水平、教育能力、育人业绩、师生关系等第一价值的追求。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改革要充分考虑现实问题,对比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 这次改革总体上达到了目的,但还有很多完整的方面,不改革就损害了教师的积极性。 例如,这次规定在小学阶段高级教师的比例依然控制在1%,但实际上,潍坊市整体改革前被聘为1.6%,最高的县(市)达到了3.2%。 人社部门采取了“退三进一”的划时代政策,但消化现在角色的库存需要几年到十几年,多个教师退休前就没有希望了。 这样,改革的效果必然打折扣,与现实不一致。 近年来,许多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优秀师范毕业生进入小学教师队伍,如果政策不完善,将严重削弱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改革要整体设计,综合推进。 现在的教育改革光靠某些方面的推进已经不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在同样大的改革中全面考虑。 否则,如果不改变头改变尾巴,就会出现“半身不遂”,有可能破坏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 例如,这次改革仍在继续审查“淘汰率”的老方法,许多教师非常有意见。 曾经是评定分离,如果是双杠教师学校,基本上是所有的报告,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保持“淘汰率”是合适的。 但是,新的改革在学校有空岗位时,过去评委采用的和新的充分条件的教师竞争上岗,往往一个岗位有几十人的竞争,这样的竞争者由高级评委进行“淘汰率”,这一点很明显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新的角色改革鼓励教师去偏远的农村、薄弱的学校参加竞争,但一旦参加的同时竞争成功,高质量的学校,甚至与自己过去的学校教师相比条件还很弱,审查时被淘汰,这个

【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今天的多项教育改革,确实需要改变想法。

越来越多的新闻被访问:本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是根据各方面情况的调整和变化,本网提供的所有考试新闻仅供参考,考生请根据权威部门发表的正式消息。

标题:【要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