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更是为了在升学的竞争中胜出;不仅仅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天赋和证书,为了装饰他的简历。
培养创造力
我们把它给了钓鱼,给孩子们一种更令人兴奋的生活方式。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在哪个未来的世界。我们不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和简历会更有竞争力,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会更受欢迎,什么样的职业会更有前途,哪个地区或国家会更有发展优势。我们也不确定孩子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安排。对于未来的世界,我们父母能把握的太少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他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变通,充分发挥优势,善于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以及一种上进的热情,这些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吉姆·索拉迪尔(Jim Soladil)和比亚·索拉迪尔(Biya Soladil)是芬兰推动创造力训练的两个人。在《创造力——儿童成长的第一要素》中,他们总结了三位专家对创造性人才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
创意人才的特点
“他们从小就对事物表现出非凡的好奇心和兴趣;
不愿意做自己认为无聊或者不相信的事情;
【/h/】他们视野开阔,试图用大多数人忽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他们决定要克服什么问题,专注于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专注于别人设定的目标;
他们控制自己的时间,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控制自己的资源。他们独立甚至固执,经常改变环境为自己的目标服务,而不是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他们往往有不合群的阶段,但正是这种被排斥的经历让他们学会了质疑官方的法律和传统习俗;
他们可以抵制批评意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创造力强的人,是一个更独立,更能掌控自己生活的人。通过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我们正在塑造一个独立思考、自信、有激情、敢于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力的价值远远超过智商、记忆力等其他能力。
我们都必须清楚地记得孩子第一次自己走路和吃饭的样子;我们记得第一次看到孩子搬小板凳,站起来用水龙头洗东西;我们记得第一次看到孩子独立做事,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为了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我们会给他真正的独立——我们不会太担心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因为我们知道他会想办法处理。
看看有多少成年人不是真正独立的。他们遇到问题什么都做不了,不知道如何应对外界的变化;他们心里永远像孩子,孤立无助,寻求依赖;他们的生活被动、枯燥,总是受周围情况和他人的影响;他们害怕跌倒,只敢走别人踩过的路;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对生活没有方向感...简而言之,他们只是没有创造力的成年人形状的孩子。
一个人只有能够创造性地生活,才能真正独立。
只有当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可以创造性地度过一生,我们才能确定放下。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我们会有理由感到更加欣慰和满足!
什么因素影响创造力?
过度纠错
让我们举一个英语教学的例子。在教英语时,老师不应该指出并纠正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因为这会伤害学习者的热情和信心,破坏他们语言的流利性。当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对错,害怕犯错时,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大胆使用新的语法词汇,进步会很慢。教师应该相信,随着学生对语言的熟悉,一些小错误会自然地得到纠正。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通过自然交流的方式来展示正确的语言,这就足够了。
然而,在中国的环境下,我发现以急功近利、应试为目的这样教学似乎很难。这里不多说。
我想说的是,培养创造力也有类似的情况。对于孩子做事情,一些小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不涉及安全问题,家长就要尽量不指出改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以大人的完美主义习惯要求孩子。这样就减轻了他的压力,让他不用因为害怕犯错而畏首畏尾,也有了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相信这些小错误是孩子学习的机会,是可以自己改正和改变的。
【/h/】过多的纠错不仅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还容易让他把思维局限在单一的正确做法上,从而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评价、竞争、激励和其他注重成果的做法
除了纠错,其他注重结果的做法,比如评价、竞争、奖励等。,也被证明是不利于创造力的。
当我们过于关注结果的时候,我们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对失败和错误的恐惧和担忧,而这种恐惧和担忧会限制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试图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去考虑其他荒谬离奇的想法。
【/h/】所以,在给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评价,要“拖延评价”。评价的时候不要太看重答案或者做法的正确性。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思考其他答案和实践,并考虑各种其他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答案的价值自然会得到实现,孩子的思维也会得到发展。
不要太鼓励竞争。不要老是催:“你看谁做的好”,“来看看谁做的最快”。要引导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
不要总是奖励你的孩子。研究表明,当孩子们知道他们的作品可能会得到奖励时,他们在作品中的创造力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奖励的问题。更多的奖励意味着引导孩子关注结果。为了奖励而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忽略了这个过程。忘记过程中的乐趣,这对创造力和学习都是非常危险的。
同伴压力,大人监督等容易造成压力,带来恐惧的事情
对人们来说,在压力下发挥创造力是最困难的。放松是创作的理想心理环境。放松会带来思想的自由,压力容易导致思想短路。陪伴孩子做事情时,很多事情不需要用大人的认真态度来对待,要多一些乐趣精神,多营造游戏氛围,放松孩子的神经。
过度关注自我
孩子需要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增强自尊心,因为自己在成长,需要呵护。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回来说只要自己的椅子找对了,别的孩子就找不到对的。问老师,老师说大部分孩子都能找到合适的椅子。
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孩子的自我发展。一方面不能打击,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强化。如果父母总是强化这些,他们总是说你要做最好的,你比别人优秀;或者说,别人会怎么看你,你长什么样等等,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如果孩子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就会变得僵硬,无法放开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创造力很容易被压抑。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把自尊建立在价值观、道德、能力、进步等内在要素上,而不是成就、他人评价等外在要素上。
其实我们成年人对此应该有最深的感受。成年人之所以不要孩子有创造力,一是因为我们脑子里有太多的刻板印象,二是因为我们太在意自己的形象,害怕做傻事,害怕被指责荒唐疯狂。当我们不太在意自己的形象和名声时,我们就会变得更有创造力。
对孩子的限制太多
【/h/】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溺爱的危害,所以加强管教,多使用规则。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纪律应该基于价值观,而不仅仅是规则。
【/h/】在家庭中,规则要灵活变通,要靠我们背后的价值观,也就是什么更正确更有价值,而不是机械的规章制度。规则太死板,就像给孩子的思想绑了一根绳子,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太多的限制排除了创造的可能性。
过早和过度的知识灌输
知识本身与创造力并不矛盾。创造往往需要一个支点,一个知识存量作为基础。其实很多创作都是知识储存到一定程度,量变足够时发生的质变。所以对于学生和成年人来说,知识的积累是创造的前提,不应该为了创造而努力学习。
但是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太早太多的知识会限制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什么道理?
首先,把大量的知识过早地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剥夺了孩子单纯用感官感受事物的机会。当一个孩子脑子里有很多定义、标签、语录的时候,他就会依赖这些工具,而忽略用心去感受的过程,这样孩子感受的丰富性就会大大降低。细腻的感觉不仅是右脑发育的过程,也是创作的源泉。
我们成年人有时候觉得语言是不够的,可以说不可言传,无法形容。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世界是无法形容的,无法形容的。这种丰富细腻的感觉,比我们成年人用文字和思维所能达到的,更准确,更真实。佛陀笑了,因为他不想让人们用语言来贬低或简化他们对佛教的理解。
【/h/】其次,当我们在孩子的头脑中输入太多成人的信息,孩子的头脑就开始有好坏,各种分类,思维模式,思维习惯。我们其实在他脑子里放了很多条条框框,规范了。这些规章制度限制了无限的可能性。在英语中,常被说成是有创意的:“在广场外思考 ”。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如果以后安装这些框架,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少一些约束。
女儿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踩社区的落叶。枯叶被一脚踩断,清脆的感觉和声音给了她极大的快感。试想一下,如果她看到落叶,想起了哪首唐诗或《金秋》,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经常感受到别人的慷慨,表达别人的感受,他感受和表达感受的能力就退化了。
【/h/】那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博文,里面有个妈妈讲了早教识字的好处。她的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就开始教识字了。现在孩子三岁多了,可以在手机上看短信,可以在网上找喜欢的歌,可以看商品名称,让很多妈妈和网友很羡慕。我觉得这些东西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太早了。尤其是电脑、手机等成人工具,孩子以后再去摸比较好。我们成年人需要向大自然学习。为什么我们渴望把孩子带入成人创造的人工世界?读书的兴趣以后要慢慢培养,不用急。
现在,许多孩子在三岁半的时候去上英语课。有的培训机构以右脑开发为口号教授读写和英语。汉字就算是图形文字,也还是符号,会限制孩子的感情和想象力。
【/h/】很多早教孩子的家长都强调,我的孩子学起来很开心,我不强迫,我的方法也不错。事实上,一个孩子是否幸福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关键是全面及时的开发孩子的心智。不符合增长规律的东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电视、电脑、电动玩具
电视和电脑会严重限制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家里,只要电视开着,女儿的大脑就基本处于“节能”状态。电视一关,她立刻恢复了正常,整个人仿佛重获灵魂般起死回生,开始想各种花样来玩。当然,电视不能完全忽视,但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玩具的选择也要慎重。最好的玩具是玩法多的东西,最差的玩具是只需要按按钮的电动玩具。人们普遍认为,有助于发展创造力的玩具包括积木、折纸、拼写和插入、魔法尺等。其实有很多属于不可数名词的东西,都是最好的玩具:水、沙子、大米、面粉、豆子、纸屑、石头、坚果...女儿基本喜欢玩没买过的玩具:纽扣、回形针、废纸等。她也喜欢书,不是为了真正的阅读,就是作为道具。她经常拿起我的一本书,比如《论语》,翻页,给自己编故事。
标题:(教育问答)想培养一个有创造力的小孩?聪明家长这样做!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