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前段时间回老家,遇到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我看到她脸上写满了一个大大的“悲伤”字,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h/】问原因,才知道是女儿在青春期。

【/h/】女儿上了初中就一直不愿意学习。她只知道整天玩手机看小说。那天,她的朋友没收了她的手机。结果女儿离家出走,一夜没回来,全家人都很焦虑。

最后朋友只好妥协,把手机还给孩子。

【/h/】其实我朋友的女儿小时候很乖,只是当时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女儿,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h/】老人溺爱孩子是必然的,女儿逐渐养成任性、傲慢、怕吃苦的性格。

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朋友们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于是辞职回来带孩子。

【/h/】但是现在女儿已经到了青春期,冲动又脆弱,太难管了。

像朋友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陷入了一个误区:习惯了长大。

【/h/】孩子小时候最需要陪伴和管教时的缺席或放任,等年纪大了,习惯性性格逐渐成型后再想干预,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习惯了成长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长警惕。

尽早照顾孩子

【/h/】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无原则地纵容纵容纵容孩子的行为,或者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根本不花时间陪孩子,更不用说管教孩子了。

孩子对长辈大吼大叫,拳打脚踢,“孩子还小,长大就好”;

孩子缺乏规则意识,随意争夺别人的玩具。“孩子还小,刚长大”;

【/h/】孩子在公共场合声音很大,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这样的想法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

“刚长大”其实是一个很短视的概念。养成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多难,越大越难改正。

【/h/】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小时候最依赖父母,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管孩子”是这个时期最有效的。

【/h/】而且孩子小的时候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容易被塑造。

孩子一旦长大,性格就定性了,思维和行为也就固化了,也就习惯了。父母想重塑它。有多容易?

【/h/】所以,早期教育孩子是很有必要的,行为的界限要明确。应该教给孩子的行为准则和礼貌必须由孩子来实践,他们应该是有原则的父母,而不是宽恕他们的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也要培养自己勤奋、独立、自理的能力,量力而行,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2等你长大了,要舍得放手

英国心理医生西尔维亚·克莱尔(Sylvia Clare)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h/】父母的真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一种强烈的亲切感,长大后学会适当的戒掉。照顾和分离是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完成的任务。

【/h/】但是,现实中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并不亲近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手机电脑。他们失去了早期亲密接触的机会,成长出于心理补偿或控制欲,拒绝适当退出,拒绝完全分离。

我认识一些“变老”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是父母几乎没有分离感,一直安排孩子独立。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给他越来越多的成长时间,给他更多的自主权。

不做:让孩子做自己的事;

更愿意:孩子受苦没有错;

少干涉:给孩子探索的权利,鼓励孩子向身边的世界学习。

【/h/】不然,孩子年纪越来越大,自由却越来越少。这种反人性、反成长的做法,自然会引起他的反叛。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不能在他小时候偷懒或者缺席。他们应该尽快建立密切的关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h/】长大后独立,自理,性格好,可以放开手,让他自由探索世界,过自己的生活。

【/h/】孩子小时候的习惯越好,父母越容易放下。

标题:(教育问答)家庭教育最常见的误区:从小惯,长大管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