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所以请告诉孩子,不要小看独立能力,它会是你最大的自信。

上周四晚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一起吃了晚饭。席间,老周说了一句让我感触颇深的话。

【/h/】去年5月,老周因为工作变动,决定从合肥搬到南京。在他做决定之前,他已经和家人商量过了,但是他没有跟上一年级的儿子。

【/h/】那一天,儿子严肃地质问老周。他为什么不征求搬家的意见?

【/h/】老周当时就愣住了,心想:“你个小屁孩,不善于读书,嫉妒什么呢?”但出于尊重他儿子的考虑,我很认真的问他怎么看。

他儿子说他很担心,不想搬家。原因是怕自己不适应新的城市和学校,尤其是面对新生。

老周觉得儿子的顾虑不无道理。动是肯定的事,改不了。

于是老周正式和儿子沟通。他从城市规划、教育资源、就业前景、个人发展、计划生育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让儿子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和未来的规划。

老周的分析很全面,儿子认真听着。最后和老周达成共识,去南京创造更好的新生活。

【/h/】这件事之后,老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家庭事务也是孩子的事情。

这句话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价值:尊重。

高尔基说:“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活着,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人。”

子女是家庭成员,应当享有与其他家庭成员同等的权利,应当受到尊重。

只是,给孩子尊重就够了吗?带着疑惑,我在纸上写了两个问题:

1。家庭教育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2。以什么方式实现核心诉求?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题为《给女生底线教育,给男生阳光教育》。

【/h/】所谓的女生底线教育,包括身体、生活、情感、生活的底线;男生阳光教育包括冒险教育、规则教育、挫折教育和独立教育。

【/h/】看完,深受启发。

然而在我看来,无论是底线教育还是阳光教育,都适用于现代的男孩女孩。因为这些都是中国入世后生存之道的具体表现。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文章不太清楚。

【/h/】所以基于“第一原则”,底线教育和阳光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麦克比的研究结论:

【/h/】现代双职工或单亲家庭对子女早期日常护理方式的影响,使其具备了社会性格,有利于成长为掌控自己生活的自由职业者。

但是我们所提倡的“穷养”、“富养”、“教养”的思想,都是把重点放在孩子个人性格的培养上,而忽略了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相互作用带来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塑造自己社会性格的过程。

美国心理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埃里希弗罗姆认为:

社会性格是特定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在同化和社会化过程中,把自己的能力引向同一方向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同一文化时期的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性格结构的核心,它决定了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制度的要求行事的方式。

【/h/】所以对于一个有互动“社交性格”的年轻人来说,因为提前熟悉了社交操作规则,所以能够快速适应环境,懂得趋利避害,善于抓住重点,甚至利用规则的力量为自己服务。

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需求,也是孩子未来成长最迫切的需要。

根据迈克尔·麦克比的研究,一个具有互动社会性格的孩子倾向于依靠自己而不是父母来解决问题。

记得前段时间朋友圈有传言说陪宝宝写作业导致高血压,被送到医院急救。人们不禁感叹,这个世界上没有比陪宝宝写作业更耗费生命的事了。

【/h/】不仅你陪作业,父母也一直陪着你。

你在学习上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给孩子买东西。孩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读书上大学。

【/h/】现在父母虽然不提倡包办婚姻,但是对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导致社会上出现了“马宝楠”这个新名词。

在知乎,马宝楠的定义比较全面,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

【/h/】一切向家人报告,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

【/h/】性格不独立,但母亲性格很强,尤其是择偶方面。

习惯性地向家人寻求帮助和庇护,而不是自救或保护他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马宝-南是我母亲心中永远的宝藏。我妈是这样想儿子的,儿子装自己。因此,这种关系一直持续着。

“马宝楠”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于父母忽视孩子的社会性格塑造,特别是照顾孩子的日常琐事,使孩子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h/】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宝宝依恋家庭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适应与成年人的分离。

如果3岁以上的人仍然非常依赖父母或家庭成员,这种情况需要注意。

我姐姐的同事,孩子4岁。但她就像一只考拉。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她都得躺在父亲的肩膀上。即使在玩她最感兴趣的玩具时,也必须有父亲陪伴。

【/h/】后来姐姐的同事带着孩子去看医生。

【/h/】医生诊断孩子有严重的依赖性,主要是因为成年人从小就离不开日常生活,尤其是过度的照顾和保护孩子,让她觉得一切都需要成年人来完成。

所以,要培养孩子互动的社会性格,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h/】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家事也是子女的事”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给孩子独立完成某事的机会。

一方面让他们获得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摆脱父母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给孩子必要的反馈信息,让孩子通过反馈看到解决事情的关键点,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

反馈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反馈将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有效互动的最佳方式,它有三大好处:

1。可以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尽可能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质疑或否定父母的观点。

3。可以在沟通和提问中积累相关的谈判技巧。

【/h/】在塑造孩子社会性格的过程中,家庭组织的取向要发生变化。

自古以来,“三纲五常”就把父母作为家庭组织的唯一领导者保留了几千年。

父母是权威。

然而,组织强调权威,这是管理中垂直领导模式的主要特征。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共享的领导模式。

管理科学家pearce和Simms认为,共享领导模式是团队成员和指定的团队领导所执行的领导,是整个层级上所有团队成员的领导行为。

【/h/】也就是说,在共享领导模式下,团队成员充分参与领导,通过专业的指导或高效的协作,最大化团队效能。

家庭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在运作上与团队没有本质区别。

【/h/】所以说白了,家庭分享领导模式就是从原来的“父母要求你做什么,你就去做”到“父母和孩子达成一致后,孩子独立去做。”做出改变。

【/h/】去年,部门招了一个93年的新员工,小何。小何本科学历证书是南宫大学,但在南大待了四年。

我当时很好奇,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何说,NTU是他理想中的大学,高考失利后去了南理工。但他不甘心,想到了这个妥协。

后来,他和家人商量,在保证NTU学位的前提下,完成他在NTU的四年学业。有了同意和责任,终于如愿以偿,去了南大。

想象一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是如何不受任何约束地经受住外界的诱惑的。

但是小何做到了。

【/h/】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我非常同意他的做法。

首先,他向室友征求意见。其次,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好的课程;最后咨询相关老师,最后确定学习计划。

【/h/】学习计划确定后,按照南方大学的学科严格执行。

【/h/】此外,他还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结识了很多优秀的NTU前辈和老师,积累了非常优质的网络资源。同时,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践,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小何告诉我,他的家庭环境比较民主。

【/h/】自从他懂事以后,父母很少用职权命令或要求他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只有在双方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后才这样做。前提是你对结果负责。

因为他有这样的家庭环境,所以他敢于思考,敢于做,敢于承担责任。

试想一个人连试错的勇气都没有。你能指望他混得多好?

简而言之,像小何这样有社会性格的人,在认知上是独立的社会“公民”,而不是向权威低头的家庭“臣民”。

而且这样的人未来最有可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标题:(教育问答)孩子,你最大的底气是“独立”!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