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父母一直很关心孩子的教育,那么你知道孩子早期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父母平时应该怎么做?
当我还是准妈妈的时候,我盲目热衷于了解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幼儿识字,背圆周率后的千位数等等。后来随着对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渐了解,以及自己孩子教育实践的逐渐发展,才意识到世界上神童很少,常见的都是普通人。
现在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一个性格健全,智商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
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意志坚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学习习惯好、自信善良、有勇气、内心幸福、有爱心的人,打下这样的性格基础,进入中小学,对于学校里那些智力学习的人来说,绝对没有问题。
下面是我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现代家长的早教问题。
1注意3岁前的敏感期,遵从孩子的天性
儿童从0岁到6岁有各种敏感期。
【/h/】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孩子在内心活力的驱使下,在一定时间内反复操作某个动作或学习某项能力,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后台回复“敏感期”,可以查看31个敏感期的不同表现)
出生后持续一年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不管大人怎么制止,孩子总是把手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大人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孩子不干净就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大人要做的是保证入口处的东西相对干净,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嘴去探索!
【/h/】与口腔敏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人们喜欢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挖小洞,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只是在练习臂力锻炼)。与手的后期敏感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
两岁以上的孩子进入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经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拒绝和别人分享任何东西,连妈妈都得不到他所拥有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不要觉得孩子自私。你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物权归属上的行使,通过对货物所有权的确认,可以认识到他与货物的关系。
成功度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方法,就是在一个孩子表现特别明显的时候,不要和他较真。这个时间差不多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而定)。
其他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就有崇拜和被崇拜的敏感期,结婚的敏感期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的度过,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
2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
至于不教孩子,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在胡说八道。我接触之初并不理解这种说法。我花了两年时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意识到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
例如:
当客人问候婴儿时,孩子没有反应。大人们通常会催促他说“尖叫,为什么不叫阿姨,为什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你就像这个孩子”等。这就是教学,教学会给孩子压力。
【/h/】如果同时教和批判,会更加折磨孩子。
我们只需要模仿孩子的语气回应:“阿姨您好!”或者“阿姨,再见!”“谢谢你,奶奶,我已经吃过了。”诸如此类。这是示范,不是教学。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概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了。如果孩子穿反了鞋,大多数家长会说:“错了,错了,错了。”还是错了?婴儿的能力没有对错之分。告诉他他错了会给他压力。
就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换两只鞋”。这是告诉他正确的方法,这样他才能做到。不要“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的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没有压力,我们可以分辨得很好。根据我的经验,经过一两个月的提示,孩子会穿鞋,不会出问题。
【/h/】三岁前的孩子,还处于感觉无法换位置的阶段,也就是说,教左教右,必须对着镜子示范:大人认左的时候,必须站在对面,举起右手;当识别右手时,成年人必须将左手举向对面。分辨左右有时候会成为一个孩子在一定时期内的一件难事。其实大人并不知道孩子的镜像认知方式。
3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快乐、愤怒、悲伤、喜悦、恐惧等。都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正常情感表达。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开心的事,经常会觉得哭烦。
孩子的哭闹需要我们耐心的去感受,而不是对孩子说“别哭,别哭”,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哭是他内心矛盾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年人只需要轻轻拥抱他,抚摸他的背。
第一句说:“哦,宝贝,妈妈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你很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受伤了,你有点害怕,对吗?这就是共情,也就是说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情绪的开始。
【/h/】第二句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个很重要)”,他很快就会开心的。
【/h/】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
【/h/】最后可以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呼出不愉快的感觉更好。
有一次宝宝哭了几个月,我们嘴里经常冲过去“来来”。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你应该用轻松温和的语气说:“饿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着哭了,拒绝了什么,就要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哦,不要了,不要了”,要用温柔的语气说“好了,现在不要了,我们等着……(做点什么)”。不要让孩子认为他可以用哭来控制大人,可以为所欲为。
【/h/】很多情况下,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概而论。
标题:(教育问答)孩子早期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