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乱扔垃圾令许多父母头疼。打破东西是小事,伤害别人也很尴尬。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这样的行为,是家长面临的难题。父母客观看待,分层次处理,积极引导,是明智的选择。

浩浩2岁多,特别喜欢扔东西。玩具不想玩,就撞墙了。另外,眼镜和手机也逃不过他的“魔爪”。有一次我用玩具打了一个小哥哥的额头,还好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h/】我妈停下来,骂了一顿,把乱扔东西的习惯打了一顿,没看到什么效果。

相信很多宝藏妈妈爸爸都被“熊海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困扰过。有的家长严厉制止,甚至用打骂的方式惩罚。结果,孩子们似乎更叛逆了,哭着和父母打滚。

一些父母让他们的孩子扔掉东西。结果,孩子们的投掷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我身边也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个3岁的男孩用石头砸了另一个男孩的头,双方家长为此去了派出所。

扔东西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如何妥善处理,考验父母的智慧。

【/h/】面对扔东西,父母需要积极科学的应对方式。通过做以下三件事,父母可以从小事看大事,慢慢来。

持客观的观点

扔东西在1-4岁的孩子中很常见。“存在是合理的。”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扔东西。

1。 “攻击本能”在起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有攻击的本能。在幼儿这样的本能生物中,攻击本能更为明显。扔东西是一种表达攻击性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反复把玩具扔在地上,砸完还傻笑,这是攻击本能的体现。

2。 获得控制权。婴儿没有成年人就无法生存,所以他们充满了不安全感。获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获得对自己和环境的控制。扔东西发出“砰”的一声,孩子就完成了对自己的动作、物体和声音的控制。扔东西是孩子获得控制感的重要途径。

(教育问答)宝宝乱扔东西这件“小事”,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3。 运动技能的发展需求。孩子的运动技能发展很快,热衷于尝试各种动作来发展身体运动能力。在投掷东西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掌握了控制方向和力量的技巧。

【/h/】国外对孩子家长的调查显示,孩子在2-3岁的高峰期会乱扔东西,41%的家长对孩子乱扔东西感到困扰。到了4岁,这个比例降到了5%。

【/h/】可见家长不用太担心孩子乱扔东西。投掷物实际上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现象,有助于儿童自主性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h/】在特殊情况下,孩子扔东西可能会助长其攻击行为,家长需要干预。

分级响应

【/h/】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孩子扔东西,要根据情况处理。按性质和后果可分为伤害他人、损坏物品、增加麻烦、无不良后果四个等级。不同层次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对策。

伤害他人-严禁

当孩子向人扔东西,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时,家长要严格禁止。让孩子心中震惊,从而明白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怎么叫严重?让孩子感受到你认真的态度,充分利用你的声音、表情、动作。比如看着一个表情严肃的孩子,用洪亮坚定的声音反复告诉他,不能拿东西砸人。

仔仔2岁多的时候,有一次他把手机扔在妈妈的脸上,妈妈痛苦的流下了眼泪。我把仔仔抱到角落里,严厉地说:“你不能向人扔东西!”甚至说了好几遍,儿子都很认真的看着我,觉得是在批评他,想坐在地上。我把他拉起来,让他站住,问他以后还会不会打人。他小声说他不会。我让他跟妈妈说对不起,他就乖乖的去了。在这几次被严格禁止后,仔仔再也没有向人扔过东西。

(教育问答)宝宝乱扔东西这件“小事”,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h/】这里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带任何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接受批评而不是被你的情绪吓到。

受损货物-劝说和教育

儿童将眼镜、手机、食物等物品扔在地上,造成物品损坏或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通过说服教育明确禁止和改变孩子的行为。

【/h/】比如一个孩子把一个鸡蛋扔到地上摔碎了,我们该怎么劝教育他?

说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陈述事实、推理和承担责任。

设定事实意味着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直接后果。可以引导孩子看、听、摸,让孩子有深刻的理解。

【/h/】孩子打蛋的时候,可以指着地上的破蛋,用悲伤的声音对他说:“看,蛋碎了。”然后让孩子用手指摸着地上的蛋液,对他说:“掉出来弄脏了。”这样,孩子就能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清晰的概念。

【/h/】推理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扔掉。推理要注意两点:内容通俗易懂,形式通俗易懂。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词语来描述行为的后果,用平等平和的态度正式和孩子说话。

【/h/】比如他蹲下来看着孩子,用严肃平和的语气对他说:“鸡蛋破了你就吃不下了吧?”

承担责任就是在孩子陷入困境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清理破鸡蛋的时候,可以要求孩子带上扫帚和拖把,把产生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同时告诉孩子,因为打破了一个鸡蛋,明天就少吃一个鸡蛋。

引起麻烦-默许

【/h/】有时候孩子乱扔东西,会给家长带来麻烦,比如把玩具盒里的玩具和衣柜里的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把刚买的水果扔在地上等等。玩好了,孩子拍拍屁股就走了,家长跟着收拾。

有些家长会训斥孩子,禁止孩子这样做,但这必然会限制孩子的玩耍。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耐心,让他们自由玩耍。

【/h/】戏演完了,你可以用你的智慧引导孩子归还财物。

例如,对孩子说:“那个玩具箱就是这些玩具的家。玩具现在想回家睡觉。我们带他们回家好吗?”或者:“我们现在争着把玩具放回玩具盒,谁赢了一盒酸奶的奖!”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配合这个提议。

无不良后果-鼓励

【/h/】孩子扔东西不会伤害到别人或者其他生命,不会损坏东西,不会给父母带来麻烦,基本可以确定这样扔东西没有不良后果。比如把塑料球扔在地上或者把毛绒玩具扔给别人都属于这一类。

【/h/】这时,家长应该鼓励这样的行为,主动参与,和孩子一起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积极引导

前面说过,孩子不能简单的判断自己扔东西扔得好不好。在一种情况下,扔东西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扔东西可能会鼓励孩子的攻击性。

【/h/】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情境,既促进孩子成长,又挤压不良行为发展的空空间。

【/h/】如果把分级响应看成是“根据情况引导”,那么主动引导就可以看成是“主动出击”。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式进行指导:

1。增加控制。在投掷过程中给孩子互动玩具,比如被打中会发光的弹球,用力扔在地上会弹出的大炮。

2。提高准确度。和孩子玩需要精确控制的游戏,比如把孩子的篮球架放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练习投篮,或者打孩子的保龄球。

3。 增强实力。如果一个孩子有无穷的精力去扔东西,可以带他去公园的池塘,捡起路边的石头扔向水面,和谁扔的远一点竞争。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手臂肌肉,又能发泄他们的不良情绪。

孩子长大后,有很多“小事”比如扔东西。但是孩子的成长是由很多这样的“小事”组成的。

【/h/】面对这些“小事”,父母不必处于仇人的边缘,也不应该掉以轻心。

孩子的行为就像一辆S型车。父母不用停车,也不用让车发展。保持冷静的头脑,开动脑筋,出赛道的时候伸出援手,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之后再推,让孩子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只有当你有一颗“正常的心”和一个“聪明的大脑”的时候,你才能慢慢来。


标题:(教育问答)宝宝乱扔东西这件“小事”,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