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怨气,比如“你爸肯定又在打牌,从来不接电话!”“爸爸妈妈没有未来,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就靠你了!”......
【/h/】这样的话,大家应该都听到了父母说的,我也不例外。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听到妈妈抱怨爸爸。
【/h/】有时候他们吵架后,我妈会难过的批评我爸在我面前自私霸道;有时候因为我犯了一些错误,我妈在说我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顶撞我爸。
【/h/】小时候没看懂,因为我爸一直对我很好,但是我妈经常在我面前说他不对,我隐约觉得我爸就是这么一个“坏人”。
然后他开始同情我妈,慢慢疏远我爸。后来长大了,接受了和父亲一样的“待遇”。
【/h/】经常发生一件事,就是我妈每天早餐只能煮粥,我就说“以后能不能偶尔吃馒头或者面包?”。
妈妈开始了她的投诉模式:
问你每天想吃什么。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做的时候不喜欢。就像你爸一样,你也不喜欢。
然后很多Balabala。
我过去常和我妈妈说话。结果我妈之前冲出来一些东西,我都能背出来。于是默默吃完,想着赶紧出去上学。
妈妈不太高兴。看到我不耐烦的敷衍,只好拉着我说话。
【/h/】着急的时候我回喊她:“我每次都说我爸不好,你怎么不离婚?”
妈妈惊呆了,回过头来对我喊:“要不是你,我们早就走了,一个个不让我担心。”
看,又是我的错。
【/h/】后来谈恋爱结婚,择偶时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受挫。
有了孩子之后,有时候我说“你总是……”对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或伙伴说“再抱怨一次”。我很震惊,发现我“遗传”了我们不喜欢的父母的特点。
父母的抱怨下意识地影响孩子的想法。
【/h/】一些不好的性格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自觉的显露出来。
【/h/】小时候认知水平太低,分不清父母的话是否正确。结果他晚年对伴侣太苛刻,成了孩子的复制教育。
说到孩子最不喜欢父母的特点,抱怨是第一位的。
【/h/】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儿子阿成在做作业,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看电视。
和我聊天的时候,他妈妈唠叨着儿子成绩不好。某某学生和他在同一个班。家长也不担心,成绩很好。她总是抱怨为阿成伤心。
过了一会儿,朋友出去买水果了。以前看阿诚的作业,一个小时没做完三道题。
我问阿成:“你有麻烦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他对我问这个问题感到惊讶。沉默了一会儿,他回答说:“我可以,但我不想写。反正我妈觉得别人比我强。做得再好有什么用?”
然后他说:“其实我也很努力,我不是穷学生,但是只要我妈和我同学的妈妈呼吸,知道我不如别人,我总会花那么多钱让我学习。不如别人。”
类似的话太多了,阿成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就这样吧。
因为他妈妈喜欢抱怨,夫妻关系也很不好。
【/h/】阿成的爸爸经常在外面应酬,要么不回家,要么醉醺醺的回来,于是他就成了半夜听妈妈唠叨的爸爸,无视妈妈的辛苦;半夜又哭又吵。
阿成成绩越来越差。他说如果他真的想像他父亲一样,他就不能回家。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如果达不到要求,他们就会不停地说教和抱怨。
【/h/】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超限效应,其解释如下:是指刺激太大、太强,或者动作持续时间过长,从而造成心理极度不耐烦或叛逆的心理现象。
说白了就是:
你越是抱怨和唠叨你的孩子,你说的话就越没有意义。
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有个案例,最近火了。
【/h/】女孩因为喝了百草枯被送到急诊科,追溯到女孩喝农药的原因。女孩的妈妈说因为孩子期中考试不及格,就多跟她说了几句话,很难发现近视。
其中一次是当女孩的父母去医生那里了解她的病情时,女孩的母亲哭了:
我为什么要说她?我考不好,就考不好。我说两句她就吃药。父母怎么能不谈孩子呢?为什么说你不负责?
然后自责的给自己几个大嘴巴。
【/h/】这时,女孩的父亲抱怨道:“你很了解她的脾气,但还是要用言语刺激她?”
【/h/】女孩的妈妈愤愤不平地吼他:“你还在说我,你闭嘴,你说你整天呆在家里,你不伸手,你不做任何工作,你照顾过女孩吗?你处理过吗?你是说你成功了吗?”
【/h/】之后,女孩的妈妈还在抱怨对方在孩子喝酒的时候把药瓶放在门口。不管他们有多互相指责,说出来都很痛苦。
看着女孩对医生说“我要回去写作业”时的眼神,我爸妈后悔了。
成年人对孩子没有耐心。他们通常会抱怨。考不好就打骂,出了问题就互相抱怨。
【/h/】至于孩子,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极强。就算这次不喝农药,也会走向其他极端。
心理学家林坤辉说:
“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爱你,让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想起父母。”
当一个自杀的人心里有父母,他不会选择死亡。只有当他的心里没有一个值得他留恋的人,他才会失去生存的动力。
我非常赞同主治医生看着家人出院时说的话,大意是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整个环境,我们的整个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要重视孩子各方面的培养。
养孩子是父母的一种自我修养。
就像黄书文老师说的:
“没有人生来就是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他们需要把自己恢复成一粒种子,重新长成自己。”
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孩子;放下完美,与自己相处;放下责备,和父母真诚和解。
父母只有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修剪生活的枝叶,才能最终完成人生,实现与孩子共同成长。
标题:(教育问答)别让你的怨气,坑了孩子的一生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