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曾经流着泪告诉我她的经历。
小时候父母在外地打工,把她寄养在外婆家。奶奶对她很不好,但她还是每次打电话都告诉妈妈她很好,有别人的保证,奶奶不可动摇的“威严”让她从小就学会懂事。
学会看奶奶的脸。奶奶不开心的时候特别慌。怕她做错了事,会更勤快地做家务,让奶奶开心;奶奶很开心,笑得很开心,虽然不明白为什么。
后来她又哭又笑地说:我感觉自己像《一颗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为了博得父亲的笑声,我扮演了我整个童年的“小丑”。
朋友的故事也是很多“讨好型”孩子的真实写照:
-敏感、胆小、自卑、太聪明
-善于观察大人的表情,被大人的情绪所控制
-没有独立见解,做事情只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和欣赏
美国家庭治疗师弗吉尼亚·萨蒂尔在《萨提亚转型家庭治疗》中指出:
“快乐是一种生存的应对态度。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视自己的感受,认为别人和情况比自己重要,尽力讨好所有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这是请。”
有些家长说,孩子这样懂事不好吗?正常就一定要调皮吗?
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其实内心很压抑,不敢随意表达个人意愿。他们在外人面前也是畏首畏尾,唯唯诺诺。
当“讨好型”的孩子长大后,不自觉地讨好别人已经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在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时候会再次支配他:
-我不能也不能拒绝别人,我没有意见
-害怕与他人发生冲突,很难有主导行为和勇气
-永远把“让别人开心”作为自己价值的体现,自己活不下去
-陷入“取悦他人”和“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之中,内心往往很痛苦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讨好”?
1。我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逢迎性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们在原生家庭中从未接受过父母的“无条件的爱”。
父母只有在孩子学习好、表现好的时候,才会对孩子表现出热情和爱。如果成绩差或者达不到预期,就忽视孩子,长得不好看。
【/h/】父母两极化的态度,孩子只有满足父母的需求和期望,才能感受到爱,不会被抛弃,不会被否定。
从长远来看,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孩子不得不忽视和压抑自己原本的需求和愿望,让自己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实现了父母的期望。
甚至不自觉地将父母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求。渐渐地,他们变成了取悦父母的孩子。
2。家长本身就是“请打字”
有些父母对自己和家人缺乏积极的认可和价值感。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总是说“多给他”“别太调皮,别人不会喜欢你”,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心理需求来满足别人。
【/h/】比如强行把孩子的玩具送给亲戚和孩子,体现他们的大度,获得彼此更亲密的关系;或者你的孩子和朋友、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不管对错,都只会给孩子上课,怕影响朋友之间的友谊。
【/h/】在父母言行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孩子会不自觉地形成这样一种做事方式:为了别人的认可和喜爱而做事。即使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要努力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成为“讨好型”的孩子。
如何避免把孩子养成“请型”?
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是否接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是一个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影响的事情。
【/h/】得到了,就会得到内心的满足。成年后不会处于极度缺乏爱的状态。你不会太在意别人是否关注他,爱他,也不会为了得到这种渴望的爱而讨好别人。
【/h/】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是孩子对他表现出很好的爱,犯错的时候还爱他,不管成绩如何,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安全感。他们一旦有了安全感,自尊、自信、自由自然就产生了。这样孩子才会尊重自己,自我价值才会萌芽。
越是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心理越是自信健康。
2。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选择
父母长期高压专制的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模式。
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时,被父母忽视、反对、斥责。几次之后,孩子根本不敢表达自己,只能同意父母的意见。否则,就意味着不快乐发生了。
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孩子根本没有独立的选择,所以一切都只是诺诺,没有思考和意见。
在正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同样的尊重,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愿望。经常和孩子商量。即使你不遵从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愿望得到了表达和重视,他也会愿意接受最终的结果。
【/h/】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或者全家出游计划,也要参考孩子的意见。只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才会像成年人一样多思考,考虑自己的内心需求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迎合别人的想法和期望。
3。培养孩子丰富的心灵
这个“逢迎者”的内心和精神状态太过虚弱,空空虚。
【/h/】在他们的认知中,获得他人认可和欣赏的唯一途径就是“取悦”他人,但他们没有意识到,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认可。
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自己,帮助孩子培养一颗温暖坚强的心。
比如,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特长得到发展;或者专注于学习和阅读。孩子每天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自己也在逐渐提高,变得更好。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这些具体的事情中获得成就感、自我认可和自我满足感,自然也就能赢得别人的关注和赞美。
【/h/】如果孩子总能从内心的强大中得到滋养和支持,那么他就会坚定果断地做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会总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放弃坚持。
4。欣赏和鼓励更多
卡伦·霍妮在《我们心中的冲突》中说:逢迎的性格对温暖和欣赏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我们总是通过取悦他人来获得欣赏和和谐的氛围。
总是被父母否定的孩子,自我价值低。今天的父母总是赞美别人的孩子,但他们总是看不到或故意忽视孩子的闪光点。
【/h/】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高是好事,但不代表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视而不见。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更重要。
孩子年纪小,缺乏自我认知。他们的自我认知只能来自成年人的评价。
【/h/】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多给孩子欣赏和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差异,积极表扬孩子,让孩子有信心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孩子从自己做好的每一件小事中获得自信和自我认同,从而真正爱自己。
标题:(教育问答)“讨好型”的孩子,注定过不好此生!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