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高铁上发生的这一幕:

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在座位上不停的动,同时发出各种尖叫声。前排的一个女生受不了。她回到父母身边说:“你能不能让你的孩子不要那么吵闹?”

孩子的父母竟然没有网上所说的那种“熊海子他妈的”反驳行为,而是转头对孩子说:“别闹了,那个阿姨要生气了!”

孩子看了看女孩,又看了看妈妈,安静了下来。

【/h/】不知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说过这样类似的一句话:你再这样下去我会生气的!

【/h/】孩子小的时候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会受到惩罚,怕父母生气,所以就停止了现在的行为。就像前面说的小男孩。

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是因为知道对错而停下来,还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愤怒带来的惩罚而停下来?

孩子的大脑可以理解为一台统计推断 机,也就是说孩子只能根据父母的指令推断出最直接的结论。

比如从“别闹了,那个阿姨要生气了!”在这句话里,小孩子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姨妈要生气了,我不能闹。

反过来,只要阿姨不生气,我就可以继续闹下去。

这句话其实是在引导孩子“外归因”。

什么是外部归因?

外部归因是指个体外部存在的影响行为的条件和因素,包括机会和他人的影响、环境条件等。[1]

如果类似的对话在家庭中长期发生,孩子会逐渐内化这些经历(可以理解为自我消化)。在此基础上,孩子的是非观就是把事情指向外部,包括父母。

【/h/】孩子长大后会习惯性的责怪别人,也就是外在归因。

【/h/】男同事X每次做错事,都会责怪同事、领导甚至合伙人没有提前把问题解释清楚。久而久之,再加上B的懒惰性格,他在公司很不受欢迎。

这是外部归因带来的一个普遍的劣势。

这个同事的做事方式现在形成了吗?是公司环境造成的吗?

当然不是!

【/h/】父母的三观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也就是说,其实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已经告诉你的孩子,世界就是这样的。

孩子长大后,很难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些想法深深扎根在他的脑海中,孩子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正确。

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1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是引导孩子正确归因。

归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尔将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上面提到了外部归因,把问题的原因归为外部;内部归因是指将行为原因归因于个人特殊证明。【2】

适当的内部归因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但是,父母不需要刻意引导孩子把任何行为归于内在,而应该教育孩子正确认识事物。

如上所述,当你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发出噪音时,父母可以这样教育孩子:你的噪音打扰了别人,这是不礼貌的。

【/h/】不要认为孩子太小,听不懂大人说什么。脑科学研究表明,3-7岁的儿童逐渐形成了理解能力,能够清晰地把握是非观念。

【/h/】所以,爸爸一定不要“省事”教育孩子,更不要当店主,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逐渐内化孩子。

2培养孩子“真实懂事”

【/h/】如果孩子总是听你的意见,让他想干嘛就干嘛,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从来不让你操心,那你真的要操心了!

中国研究的老师徐少峰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孩子太“懂事”,其实是在压抑自己去迎合别人。

也就是说,孩子在压抑自己的想法,要求自己遵从父母和他人的期望。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看似懂事的孩子:不在压抑中爆发,就会在压抑中死亡。

关于这类案件的新闻报道已经太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爸爸可以自己扮演这个角色,应该有很深的体会。

民主的家庭氛围,定期的家庭会议,鼓励孩子发表意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当然,不是所有孩子的建议都需要被接受,但一定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

【/h/】当你用心听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小孩子理解的,而是大人理解的。也许,你可以从孩子的思想中获得新的生活灵感。

我们都离开童年太久了,所以越来越不理解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应该是个不错的方法。


标题:(教育问答)怎么将熊孩子变成乖孩子?这2个技巧你得知道了!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