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期间,中国奥委会代表团在参观一所学校时带来了两个熊猫玩具。校长对校长说,一个给你们学校最好的男生,一个给你们学校最好的女生。这对校长来说很难。校长说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没有一个是最好的。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有的学生体育优秀,有的学生志愿优秀。最后,校长不得不在学校的展柜里展示两个熊猫玩具,并写上“送给最好的学生!”供所有学生欣赏。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大人评价劳模的方式来评判孩子。人是不同的,所以人的发展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尺子来衡量和要求每个学生。所以,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h/】选择“三好学生”,鼓励少部分学生,但会伤害大部分学生。当然,也会有一些学生受到刺激,以“三好学生”为榜样,努力成为三好学生。但是“三好学生”的数量很少,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力所不及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什么是天赋?什么样的人叫人才?1980年,我写过《人才学与教育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一定会成为人才。换句话说,学校的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就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但他不一定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能力,也不一定能成为人才。”现在,我想补充一下,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工作,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人才是人才。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著名教育家霍懋正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什么是真爱呢?很多家长和老师可能会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产生很多误解。

【/h/】其中一个误区就是溺爱和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忘乎所以。

【/h/】近年来,一些二代官员和二代官员的劣迹,都与父母的纵容和放任有关。这种溺爱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社会。

【/h/】第二种误解是胁迫,用父母的力量逼迫孩子,有的甚至用暴力对待孩子,总以为“棍子下出孝子”。

前阵子老虎妈妈和狼爸爸都是这种父母。他们的孩子表面上学业有成,但性格和心理,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h/】早在8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孩子》一文中就说过,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教育有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一种是放任不管,不管不顾,任其嚣张,在家是暴力高手,在外没有能力;另一种冷遇或呵斥,甚至打骂,使孩子不敢退缩,就像奴隶一样,父母认为他们“听话”,留在外面,就像“暂时脱离笼子的小鸟,永远不会飞也不会跳。”8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种方法依然存在,可见传统习惯的顽固。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h/】第三个误区是强迫孩子每天学习,这样才能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些老师打学生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作业。他们被批评,觉得委屈。他们想,“我对学生好。”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感觉。相反,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习感到厌倦。即使学生被父母和老师逼着学习进步,成绩提高,身体垮了,性格扭曲了,脾气古怪了,以后还能幸福吗?恐怕不行。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真正的爱,是让你的孩子和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发挥潜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开朗的性格,从而拥有幸福的生活。

社会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表达需求。十多年前,浙江金华的一个学生杀了他的母亲。记者采访他时,他对母亲被杀无动于衷,认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妈妈只是逼着他学习,生活没有乐趣。采访者哀叹说,事实上她母亲在精神上杀死了她的孩子。可见我们爱孩子,理解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引导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尤其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怎样才能理解孩子?很多父母经常唠叨孩子这不对那不对。长此以往,孩子当然不愿意和你交流。为什么学生喜欢和同龄人、网友交流?因为和同行和网友是平等的。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你们是大人,是权威,你们永远是对的,你们永远是教训人的。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如果孩子们能告诉你他们在说什么,教育就会成功一半以上。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没有兴趣,就没有研究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到了12、13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师应该为他担心。担心他长大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但是我们学校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成了完成家长和老师的任务,处于受教育和被学习的状态。进入大学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志愿,而是基于考试的分数。如果考试分数高,就申请重点大学;如果考试分数不高,就报一般院校。这样的情况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一个美籍华人中学生喜欢数学。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学习了难度较大的课程,并通过了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必修课的考试。高二的时候,他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在网上选择学校和他们的信息,最后选择了10所大学。现在国内的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兴趣往往来自好奇心。家长和幼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对孩子的问题急躁。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提问。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苏霍姆林斯基经常用阅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学习,他会陪他学习。当他读一些有趣的东西时,他会说我有事要做。自己看。学生自己阅读,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简单的方法。有一个学生,他最不喜欢写作文,但是有一次放风筝之后,他写了一个关于放风筝的故事,说风筝一开始不会飞。后来,在风筝下面加了两个音符后,风筝飞得很高。老师觉得他的描述真实细致,在这篇作文里给他打了满分。同学们都很开心,从此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写的越多越好。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以学生为本

【/h/】前不久,一位精通外语的老同志告诉我,中文文献中经常用到“受过教育”这个词。他说这个词在国外早就有了,一般都用“学习者”这个词。这体现了对教育的理解和理念。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者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自己学习,自己实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一个在美国留学的美籍华人学生写了一本书《我在美国上的中学》,里面提到了初中一年级的美术课。老师说:“这学期我要学习传统和现代绘画艺术。我就不说名家的知识了,让你自己去调查研究这些艺术家,找出他们的代表作品,找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介绍他们的代表作品和流派,然后给我们全班。学生做报告和表演。”课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第一个同学汤姆选择了达芬奇。他介绍了达芬奇的生平、代表作和风格。然后老师给同学布置作业,用达芬奇的写实法画旁边的同学。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中国的教育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常常低估学生的能力,总是通过灌输让学生接受。事实上,学生的潜在能力很强,他们可以自己解决许多问题。山东省独郎口中学的校长崔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他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老师要去县里开会,让他去上课。当时他很苦恼,但经过精心准备,还是去上班了。结果学生们很受欢迎,说他们比老师讲得好。当了校长后,他发现有些老师是对的,有些课讲得不好。他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于是提出了教学改革。老师少说话,让学生自己学。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h/】在广西玉林听过几个用有效课堂模式设计的班级,发现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分组整理知识点,编知识树,然后交流互补。每个学生都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学习氛围非常热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学习可以深入理解课文,牢牢记住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标题:(教育问答)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