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我们社区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谁都可以去。我认为带伊娃去音乐会应该很有趣。那天我很早就带着苏宝去了指定的地方。

舞台上装饰着节日的气氛。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来观众席了。

一开始,老师带着两排穿着圣诞服装的孩子上台。从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大部分应该是智力低下的孩子。

【/h/】后来才知道是我们学区的特殊儿童演唱会,让他们有机会像普通人一样上台表演。

观众中没有人对此大惊小怪。我听到旁边一个小男孩问我妈他们为什么这么唱。

【/h/】他妈妈马上把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他不要说话,然后在他耳边小声说别人在表演的时候提问是不礼貌的。

【/h/】唱完一首歌,台下掌声雷动,然后我就听到我妈刚才对孩子们说,他们唱得不差,只是唱得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没有用错误的方式唱歌,他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唱歌。”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母亲了。真不一样。

他们在给自己的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而不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教养。有这种教养的孩子会接受差异。

但是我们身边有很多成年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儿童世界很原始。他们会模仿和复制成年人的行为和想法。如果我们向孩子传递世界上只有一个标准的信息,那就是我教你的标准,他自然会用这个标准来评判他周围的世界。

所以如果他遇到一个残疾的孩子,第一反应是他和我不一样,第二反应是他比我差。这样,偏见的种子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h/】小时候判断别人的长相和身体状况;长大后会开始对那些和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产生偏见,思维会越来越封闭狭隘。

然而,世界是多元化的,它正走向一个日益多元化的未来。我们的孩子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会与无数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发生碰撞。

【/h/】如果他们不理解和接受碰撞,会很痛苦。

接受并不意味着依附于对方的价值观,而是意识到“你不喜欢的不代表是错的”。一个懂得少判断多理解的孩子,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痛苦会少一些,也会明白:与众不同是可以的。

【/h/】回答题目中的问题:要想让孩子以后敢于与众不同,父母首先要有尊重和接受差异的能力,然后再传递给孩子。

【/h/】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多元化的视角,不随意评判与自己不同的人?

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文化

让你的孩子接触不同的人和文化

在纽约生活多年后,我意识到最大的文化差异之一是纽约市对多样性的接受程度令人惊讶。

美国社会是多元文化的大熔炉。走在纽约街头,你会看到爆款发型的黑人在街上说唱,导盲犬陪主人在路边小店喝一杯咖啡,年薪百万的华尔街高管和流浪汉挤在地铁里,地铁站里没有腿的女孩在拉大提琴。

如果条件允许,带孩子去旅游,尝尝当地的美食,感受不同的文化。即使不出国,中国不同地区也有文化差异。

【/h/】旅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他们的价值观会通过见多识广而逐渐形成,他们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保持客观,少做判断

不要评判

当你想说“他做错了”;可以说:“我不同意他的做法”

【/h/】当你想说某件事不好或不对的时候,不妨说:我不同意。

【/h/】比如晚上哄宝宝睡觉的时候,他问:妈妈,为什么隔壁小明晚上10点就可以睡了?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他不该睡这么晚。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小明的爸爸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为了防止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不在,全家人决定让小明晚点睡,这样他就可以每天听父亲读一些绘本。

【/h/】这个时候你可以说:可能小明因为他的原因睡得晚,但是按照我们家的规矩,晚上8点才是睡觉时间。

【/h/】当你想说“他这样很奇怪”;试着说“他做的这个很特别”或者“我没想过要做这个”。

【/h/】少在孩子面前判断是非,他们会逐渐明白,我不喜欢的不代表有错。我不需要认同别人的做法,但我可以尊重别人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避免评判他人并不意味着放弃是非观念。对错和评判他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打人是不对的,抢玩具是不礼貌的,这叫对错。“啊呀,她的宝宝光着脚不穿鞋,妈妈真不负责任”,这是判断。

前者是常识,后者是基于自己价值观的偏见。因为说这话的人可能不知道孩子学会赤脚走路的好处。

多讲事实,少讲观点

陈述事实,而不是意见

这是事实:可乐含糖量高。

这是一点:孩子不应该喝可乐。

【/h/】比如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告诉你小明妈妈给他带了很多零食。有些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吃了那么多零食,他妈错了。但是,这并不能说服孩子,还会让孩子学会批评别人。

你可以说:孩子吃那么多零食,对身体不好,容易蛀牙。科学家已经证实了。

【/h/】多讲事实,少讲观点,不仅有利于塑造宝宝的性格,也有利于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严格的逻辑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

所以美国的小学经常训练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培养有根据、思路清晰的孩子。

【/h/】有句老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父母懂得尊重他人的差异,让孩子可以与众不同,有勇气接受新事物,探索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给孩子多一种可能吗?懂得消除偏见,尊重和包容多样性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真正独立、自信、高尚的孩子。

标题:(教育问答)想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做为父母,你得具备这项品质!

地址:http://www.dytyjr.com/jypx/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