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之间的代沟相当严重。
一种表现就是父母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参与过我们的生活——我指的是真实的生活,我们心中的喜怒哀乐,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所谓的生活——我们在新年团圆饭上玩的那种“生活”。
今天,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如此之深,以至于父母似乎永远只有两个角色给我们:
第一个角色是提供者。
提供商带我们去东风酒店吃肯德基,去长风公园的前一天晚上把我们的书包装满了热狗和橘子。提供商带我们去买耐克球鞋,第一次坐飞机带我们去远方。
而我们只要打出“乖乖受训的好孩子”的形象,就会有人为我们的一切需求买单。
每天回到家放下书包,都会有人从锅里挑出半碗刚煮好的红烧肉让我们先吃。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
当提供者的角色结束时,父母会很快转向第二个角色,消费者。
消费者显然是个负担。当我们结束了漫长的教育,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时,他们受到了退休这个词的严重打击。
退休意味着他们从社会贡献者变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他们会消耗我们的精力、金钱和时间,直到支持结束。
与我们相比,他们的经济会逐渐变弱,健康会迅速下降,智力会日益退化。照顾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像照顾孩子。最终,他们会卧床不起,他们需要我们帮他们拉屎撒尿,就像我们照顾婴儿一样。
提供者和消费者,这两个角色有一定的镜像平衡关系,两者之间似乎没有第三种状态,比如朋友?不存在的。
中国最传统的父子关系,简单的浓缩了“朋友”关系的所有负面特征。
【/h/】30年了,我们还是不能和父母做朋友。我们的父母和自己父母的关系,通常就是这种支持和维护的二元开关,而且能交到朋友,不到十分之一。
【/h/】小时候仔细想想,好像最幸福的时候都是没有父母的日子。
【/h/】我们在池塘里抓蛤蟆,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如何解释脏裤子;
【/h/】在网吧与蒙古骑马射手和朋友决战的时候,我们最害怕的不是枪手的突然出现,而是突然站在我们身后歼灭我们荣耀的父母;
【/h/】收到隔壁班女生的回复,我们小心翼翼地把信藏在《汉语大词典》的缝隙里,因为我们知道,一旦落入父母手中,总会有一些麻烦。
【/h/】孩子们于是隐隐约约觉得父母不仅无法参与自己的幸福,还以自己的幸福为敌人。在一个不太懂道理的年纪,我们学会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玩他们想玩的。
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我成年的今天。
每年的节日团圆饭还是有这种玩法氛围,是一部需要多方配合的剧:
我们灰头土脸地回家,赠送礼物和金钱,描述这一年是多么幸福和成功,并在酒杯上加了一些吉利的字眼。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努力的笑啊笑啊,烘托出一种美好的氛围。
【/h/】当节日结束,戏剧结束,我们踏上回归之旅,逐渐收敛笑容,回归我们的真实世界。
这个真实的世界似乎和父母无关:
他们不理解我们工作的内容。我们的创业在他们眼里永远是一派胡言。单身不代表没有伴侣,也不代表因为某些条件不能喜欢一个人。
但似乎无论他们怎么说,都无法理解这些东西。
哪怕是一首歌,一部电影,一张卡片,一个凄恻的窗帘,一个特别昂贵的摆设,都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放弃了真正的交流。
他们不理解我们。其实我们也不懂他们。
我们认为我们知道这些老年人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健康。其实是大错特错。健康是一种表面现象。
换句话说,健康只是一个工具,是他们实现更多生活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只是这个前提应用的如此广泛,以至于你误以为这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意义。
你父母除了追求健康,还有很多方面你不知道。
【/h/】你只看到老人去跳广场舞,于是宽容地笑了笑,“跳多了对身体好,对身体好”——这就是你对“广场舞”的了解和理解。
也许你会为他们的舞蹈装备和服装买单,但在内心深处,你高于一切。
你根本不会知道。广场舞里的委屈,爱恨,那些瞬间,那些回首的瞬间,那些荣耀,那些失落,那些甜蜜,那些小心思,不比你看的韩剧差。但对你来说,只是一群老人在运动。
你有没有偷听过你父亲和你老朋友的聊天?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听到一个对你一直很认真的父亲谈论女人,你会震惊吗?
你见过父母团聚吗?那次重逢现在是一群老人。你们觉得他们坐在一起,喝酒喝到深夜,又笑又哭是在说什么?空腹部血糖和抗癌说明?
如果你对老年人的世界只有这么一点点了解,那么我可以说你和父母的精神世界基本是脱节的,可以说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根本不了解父母,更不了解他们。
因为两代人的差距如此之深,我敢说在一年一度的团圆饭上,除了你在演戏,你的父母也在演戏,他们只能通过扮演“标准模板老父母”的形象来和你说话,这样才能找到一些“健康”之类的话题,才不会让餐桌变冷。
你不想承认父母在这个年龄有健康以外的情感需求,就像你父母不想承认孩子在这个年龄有学习以外的情感生活一样。
当你用社会给你的刻板印象代替你的观察时,你就关上了一扇门,真正了解了父母的内心世界。
原来,人与人之间能有多大的差别?再过二三十年,能有多大区别?为什么不能像同龄人一样交流?
【/h/】想交流,不能缺席。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很少有人真的想和父母一起去旅行。
【/h/】我能理解人们更愿意接受同龄人作为旅行伴侣,但他们已经到了在豆瓣和穷游上发布“拉驴友”的地步,完全没有意识到家里有两个现成的旅行伴侣。这真的很值得深思。
【/h/】当逃避与父母沟通成为普遍现象时,这一代人的沟通水平恐怕要受到质疑了。
【/h/】我不否认有很多固执的父母,但是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更多的父母其实更愿意和孩子交流,在孩子的带领下参与更多的家庭活动,包括旅游。
看着孩子出去玩的长辈可能很渴望和孩子一起出去旅游
【/h/】国庆过后,看到很多刷屏的文章讲带老人出门的烦恼。
【/h/】我只想说,如果这些“生活品味更高”的年轻一代再也不和上一代出去玩,恐怕这种情况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也不会提高。
【/h/】50、60后的很多特征的本质是整个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生活方式的差异,是岁月镌刻的时间邮戳。如果没有外力,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而所有有能力快速学习,晚年生活时尚的老人,据我观察,都是在一个和孩子互动频繁的家庭环境中。
【/h/】所有的当季新鲜产品,从微信表情符号到科技产品,都是通过频繁的交流和沟通与孩子接触的。为了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老人往往愿意下定决心去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思想得到了训练,他们的个性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
恰恰相反,是电视保健品广告里的那种模板家庭——孩子放假拿着药酒上门的代课学校,“爸爸妈妈,保重身体”,但是和老人的交流很有限。可能正是因为一年不能沟通几次,所以假期就要耍花招,沟通停留在一个热闹但浅薄的层面。
【/h/】其实老人想要的沟通,不仅仅是表面停留的孩子在假期上门,而是真的想融入孩子的生活;不是表面上,而是坐下来好好和对方聊聊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这种常年的隔阂和自我克制,让他们在精神世界里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大。一旦疏远到一定程度,就很难扭转,所以人们只能谈论“最近过得怎么样”、“你总要好好照顾自己”等等。
【/h/】这种情况下,一个陌生的年轻一代拜访老人,他可以说,儿子依靠这些话题来维持沟通,有点悲哀。
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和父母一起吃饭不再是表面现象的时候,也许饭后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
【/h/】过年沟通是仪式性沟通,玩的时候沟通是实质性沟通。
【/h/】如今,孩子独立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冲击了他们的家庭观念,他们应该更多地利用旅行的机会与老人相处,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他们的感情,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想法。而不是每年只是回家进行仪式交流。
【/h/】80后的父母正逐渐进入暮年,与他们沟通的机会之窗也逐渐关闭。虽然他们还没有到用腿和脚旅行的年龄,但他们应该创造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得更多。
【/h/】80后家庭中,不仅有孩子,还有父母,谁也不能缺席家庭。
如这段视频所描绘的,一个家庭三代同堂,一人一座。
当代中国人已经能够过上好的生活,至少他们在物质层面上不那么匮乏,但是家庭的精神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了空.在很多美好的时刻,如何防止父母的缺席,是我们两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中国人从大家庭变成小家庭后,家庭观念到了应该再平衡的时候。不要让老人空呆在家里。“家”不仅包括孩子,还包括你的父母。
幸福,谁都不能缺席。
标题:(教育问答)为什么我们真正美好的时光,父母总在缺席着?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