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3岁的儿子很棒。她老是哭,任性,充满暴力,妈妈也没事干,每天都快崩溃了。于是某节目的托儿老师就出去用“淘气毯”做“育儿工具”,逼着邦邦在“淘气毯”上呆了3分钟。邦邦不哭了,向妈妈道歉,解决了问题...
第一季的故事片段
10分钟的视频真的感觉整个世界都崩溃了,电影里的孩子崩溃了,妈妈崩溃了,育儿老师面无表情的脸让人崩溃了,我看到了窒息的感觉。会有像我这样的妈妈吗?
【/h/】不能忍受的不仅是孩子的哭闹,母亲的妥协,还有这位导师的处理方式!
虽然这是一个节目,可能背后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但我还是想说一说这10分钟的视频。我不希望大家看了觉得“托儿老师用了一个小把戏就搞定了,真的很神奇”(大概这是讽刺吧?)……
【/h/】育儿老师用的工具“淘气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著名育儿博主王仁平评论道:
网友提出吃饭的建议,各有“理由”。例如:
“我从小就被打,现在也没事了,应该打孩子。”
“这么小的孩子不懂道理,玩玩就能解决问题。”
“可以先打,再讲道理。”
“父母不应该是圣母,什么是饭?”
看到这些尖叫的信息,我真的慌了。你真的认为“玩”是最有用的方法吗?对于被打的人,你还用和父母一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吗?
【/h/】其实片中的单亲妈妈很让人心疼。她从小自己带大这个孩子。可想而知,这些年的艰辛和辛酸都是因为这个。看到她用不正当的方式带孩子,看到育儿老师用错误的想法“帮”她,我更生气。
【/h/】我们先来看看妈妈和“育儿老师”的做法,看看他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妈妈的问题?
冷处理,完全无视孩子的感受
1。母亲对孩子的哭声漠不关心
每个母亲其实都会遇到哭闹的问题,很多人凭直觉认为孩子“酷”了就好了——大人好像都是这样处理的。众所周知,如果有更多的“酷”,它可能会变得很棒。
【/h/】视频中的母亲并没有试图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是拿了副作用最大的一个:无视,假装不了了之,不安抚,不回应。
【/h/】忽视孩子的哭闹,表面上是降低了温度,但实际上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冷漠,妈妈们无法理解“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不知道原因,就无法“对症下药”,引导孩子尊重规则,有要求寻找更健康的解决方案。
2。孩子一坚持,母亲就会让步,言行不一
【/h/】虽然视频比较短,但是从伟大母子相处的模式和情况就能猜到,估计孩子已经哭闹甚至乱扔东西一段时间了。也许一开始我妈哄孩子,表现出一些温柔和关爱,但是他们并没有解决问题。
【/h/】妈妈言行不一,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邦邦触招:只要哭得够狠,够久,妈妈就会妥协。效果不错。
久而久之,每一次都变成母亲的忍耐力和孩子的“毅力”的较量。每一个无限循环都是:谁坚持得够久,谁就赢。
托儿老师的问题?
“通过驯服动物来控制儿童”[h/]
育儿老师自从出现在视频里就一直是个旁观者。她的动作很僵硬,表情很MoO,言语很MoO,方法很MoO。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和孩子面对面打招呼,也没有自我介绍过。上来就把孩子抱起来放在调皮的毯子上,很“暴力”。
育儿老师的解决方案有几个问题:
1。给孩子的行为打上标签
看到伟大的行为后,育儿老师充满了愤怒。从她的专业角度来看,这孩子似乎没救了。她用“非常严重”这个词来形容孩子的行为。并给孩子贴上“任性或不听话”的标签。
她还对妈妈说:“他知道这样做(往楼梯下面的墙上滚)会让你(妈妈)不舒服,所以他才会这样做让你不舒服。”
【/h/】在她看来,孩子的行为动机是让妈妈不舒服,比如撞栏杆哭;为了让我妈难堪,比如她在市场摔倒在地上。
Bang Bang母子有点疏远。她的说法会进一步疏远他们的亲子关系,让单亲妈妈更加难过。
2。惩罚孩子用的“淘气毯”,太没礼貌了
【/h/】这应该是视频里最让人惊讶的道具了,而且是模仿国外的“淘气椅”。
【/h/】具体用法,程序中有明确的提示:每当孩子不遵守规则,首先要警告。如果孩子还是这样,带他去专门的地方接受惩罚。根据孩子的年龄,坐几分钟就可以了。时间结束后,简要说明孩子为什么被处罚,然后要求孩子道歉。孩子道歉后,拥抱孩子,亲吻孩子,惩罚结束。
【/h/】我们在视频里看到,育儿老师也是这样的方法,当棍子把毯子留在中间的时候,他把孩子放回去,重新计时3分钟。用惩罚来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整整3分钟的“强行冷静”中,我也告诉我妈不要用棍子做眼神交流。
3,只谈惩罚,不谈原因
护士无疑是认真的,认真的。她认为情况很严重,必须惩罚孩子们。而且在惩罚的过程中,她不允许妈妈和孩子有眼神接触,所以一定要保持距离。
【/h/】孩子受到了惩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从始至终,育儿老师和母亲都没有和孩子有任何互动:在惩罚之前,他们没有照顾孩子的情绪,做出情绪安抚和肯定。事后我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h/】一个3岁的孩子已经会很多东西了,会沟通,会讲道理。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
她甚至认为:“一切不当行为,只要你坚持,孩子一定会改变。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再也无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这还是“输赢论”。
最令人担忧的是成长中的孩子
我该怎么办?
两岁或三岁的孩子哭是很常见的,尤其是t2。我们之前写过大脑发育的科普,可以识别出孩子哭闹表现的生理原因(t2宝宝老是“吹头发”,原来大脑和我们不一样!).
【/h/】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原则是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想办法降低孩子的情绪水平;第二步,让孩子冷静下来后,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找出愤怒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办法。
面对情绪唤醒度高的孩子,
不要忽视它,不要扔掉它,
降低孩子的情绪水平是首要任务
其实爸爸妈妈对孩子最熟悉。如果孩子遇到什么情况,可能会哭,所以心里要有个估计。当孩子开始哭闹时,立即采取行动,尽快平复孩子的情绪。避免燃烧“情感之火”,火越大越难扑灭。
就像视频里的妈妈“我不想听你哭”,甚至“抛弃”的方式无疑更糟糕,只会让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找不到地方去收集。面对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要马上问孩子“你在干什么”,也不要命令孩子“马上停下来”或者“别哭”。
【/h/】孩子情绪高涨时,全身普遍紧张,心率和呼吸加快,更容易跺脚、乱扔东西。首先要防止孩子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必要时远离现场,比如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然后最好蹲下,把孩子抱在同一个高度,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脸,和我们稳定的眼神交流。
【/h/】可以抱着孩子让他哭一会儿,也可以牵着孩子的手或者轻轻摸孩子的背。如果你觉得孩子全身紧绷,我们甚至可以轻轻按摩孩子放松。在这个过程中,你其实是在帮助孩子理解我被听进去了。记得和孩子做眼神交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这时,温暖的拥抱和温柔的眼神比言语更直接有效。
【/h/】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我们平时多观察总结,找出降低孩子情绪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猜猜孩子的想法,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h/】当孩子身体逐渐放松,或者哭声逐渐减弱时,再引导孩子放松情绪和状态,让孩子从情绪崩溃转为思考。我们总是用我们的身体和行动鼓励孩子们。当孩子能感到足够的自信时,就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原因。请记住这句话:“你这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比如视频里我妈可以问邦邦邦“你哭成这样是因为想让你妈给你买零食吗?”如果你没有猜错,孩子可能会说很多“不,不,不!”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注意自己的口气,不要直接问“要不要那个零食这样捣乱?”
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耐心,认真听孩子的声音。一旦我们猜出了孩子内心的原因,他们的情绪就会逐渐好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换位思考。很多时候,孩子的脾气背后是恐惧、悲伤、抑郁,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背后的问题,甚至可能孩子自己都不清楚。
【/h/】这里要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情绪还在重复,就要继续做更多的感觉传递动作,比如喝水、走路、跑步、按摩背部、深呼吸等。,帮助孩子们放松紧张的心情。如果孩子天生易怒,父母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就渗透这种情绪管理训练。
关注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不要让他们觉得只能听大人说话
【/h/】为什么说“淘气毯”治标不治本?
【/h/】孩子2岁以后,随着语言和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到了3岁,她已经进入了独立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邦邦母亲的“哄”,幼师的惩罚,都无法解决邦邦的内心需求。
我们需要知道,在幼儿眼里,他们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足够的判断力来区分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他们会一直量力而行,直到满意为止。当你满足了,你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h/】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是对父母爱的考验,或者引起父母的重视。
【/h/】所以,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安抚,孩子已经完全平静下来,可以交流和思考了。一定要做事,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和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
寻求儿童情感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一个鼓励儿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家长要克制直接把解决方案扔给孩子,让孩子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高情商。
【/h/】比如邦邦之所以哭,就是想让妈妈给自己买零食,然后引导孩子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比如邦邦说他想吃零食,因为零食好吃。然后我妈可以回应说零食很好吃,但是没有营养,不能吃太多,可能会影响吃饭,影响棒子的高度。
【/h/】于是粘贴膏吃,我妈让粘贴膏找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比如她答应在给零食之前好好吃,一周只吃一次。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有一个技巧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就是把过去的经验和孩子目前面临的情况联系起来。例如,如果一位母亲分享了她过去吃零食的故事,但后来她营养不良,她可以给他一些建议,鼓励他根据这些经历找到类似的解决方案。通过听故事,让孩子理解我们想要传达的价值观远比说教有用。
【/h/】这里要提醒家长,每次加强孩子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花开了,就能明显看到结果。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
没有人生来就是好父母。养育一个孩子并不容易,因为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但不代表掌握了这些方法和知识后,你就变成了机器人,用生硬的方法管教孩子,变得没有感情和爱。
其实所有的纪律都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在爱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照顾孩子幼小心灵中很多脆弱的感情,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管教孩子。
正如育儿博主罗玲所说:“妈妈自己的油箱太空了,不能给爱和乐趣,也不能给界限和约束。”首先,一个母亲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精力充沛、笑口常开的有钱人,从而养育出一个好孩子。
姐妹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标题:(教育问答)你们都批「驯兽式」的管教,但你们一片喊「打」就能行?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