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8岁了。在她妈妈眼里,她是个贪婪吝啬的孩子。她经常肆无忌惮地吃别人的东西或玩别人的东西,但她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几个孩子一起出去玩,大家都带着零食出去吃。他们肆无忌惮地吃别人的东西,但是轮到她带东西出去吃的时候,她就会犹豫和吝啬。
以吃薯片为例。当丁丁吃别人的薯片时,她会抓起很多,但如果她吃薯片,她会小心翼翼,每次只给孩子们一片。如果有孩子多拿了几块,丁丁会喊着把多余的薯片拿回来,或者威胁说要多拿几块:“如果你不还,我就再也不给你了。”
丁丁也玩儿童玩具。她玩别人的玩具毫无顾忌,但是别人去她家玩她的玩具,她经常玩不到这个,碰不到那个。
每次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丁丁的妈妈都会感到抱歉和内疚。她会及时教育丁丁让她分享,丁丁会在她母亲的教育下做出适当的改变。但下次她遇到类似的场景,还是会一样小气。叮叮的妈妈想不通女儿八岁的时候为什么这么小气。
因为我熟悉丁丁,所以我见过丁丁小气。以前每次,我都劝丁丁的母亲不要批评她。直到有一次,我亲身体会到了丁丁的“吝啬”。
那天,我和儿子在花园里遇见了丁丁和丁丁的母亲。两个孩子先分享了仔仔的樱桃。吃完后,丁丁的妈妈高兴地拿出一根黄瓜,说她种下它给仔仔吃。
这时,丁丁把黄瓜抢回来,撅着嘴喊道:“这是我的。”
妈妈瞪着她说:“你怎么这么小气?你在家吃过这个黄瓜。你刚吃了那么多樱桃,还一根黄瓜都舍不得吃?”
丁丁紧紧抓住黄瓜,说道:“我摘的。”
我妈又气又恨,紧紧抓着黄瓜说:“家里还有一些。回家挑吧。这是给仔仔的。”
看到这一幕有点尴尬,仔仔说:“不,我不吃黄瓜。”
丁丁的妈妈说:“你都8岁了,还这么小气,总是这么小气,以后怎么在社会上混。”
听了妈妈的话,丁丁更紧张地抓着黄瓜,快要哭了。
我赶紧蹲下来对丁丁说:“这黄瓜是丁丁摘的,丁丁很珍贵吧?”丁丁点点头。
“丁丁想自己做决定,对吗?”丁丁再次点头。
“好,你留着这个黄瓜。你想先和仔仔一起玩吗?我们先把黄瓜放在我妈的位置上。”
叮叮放下就跑去和仔仔玩。
丁丁的母亲叹了口气,说道:“我女儿能这样做吗?她那么小气之后会怎么做?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跟她爸爸不是这样的!”
我仔细回忆起丁丁的行为,对丁丁的母亲说:“你一直强迫她分享吗,尤其是当她大约2岁的时候,你从来没有允许她表现出任何自私吗?”
丁丁的母亲想了想,说道:“是的。”
丁丁的妈妈告诉我,她姐姐的女儿比丁丁大一岁。小时候奶奶经常一起看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经常因为玩具或者食物发生争执。这个时候,我奶奶会让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互相分享。
她说从那以后,丁丁经常很小气。每次我妹妹拿出她从不碰的玩具,丁丁都会抓住它们说:“这是我的。”有时候妹妹带的玩具会被抱起来说:“这是我的。”。
为此,丁丁的父母多次教导丁丁。每一次,在被教导之后,丁丁都好了一点,但更多的时候,她非常吝啬。家里的老人、亲戚、父母都教育过很多次,但丁丁就是不改。
我曾经以为这种坏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正。谁知道,现在她八岁了,还这么小气。
【/h/】我跟丁丁妈妈说,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把决定权还给丁丁。不管她是觉得需要分享还是根本不想分享,告诉她,她可以自己做决定。
丁丁的妈妈说:“那不行。如果是,她肯定是完全不愿意分享。”
我告诉丁丁的母亲要尊重她的选择,尽管丁丁根本拒绝拿出来。
丁丁会变成这样,完全是因为他2岁左右的时候缺乏边界感造成的。
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以为“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特别是会爬会跑之后,自我意识逐渐浮现,开始意识到母亲和自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除了他的母亲,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自己行动和方向的“我”。
【/h/】随着这种自我成长,孩子开始有了占有欲。一开始他分不清“我”和“你”的区别。他觉得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他自己的玩具,他在外面看到的玩具,甚至他在店里看到的玩具,都觉得是“我的”。
这种知识会让他毫无顾忌,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都会拿在手里。他只知道是“我的”,却不知道自己的东西要和大家分享,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拿不到东西。
【/h/】所以一岁半以上的孩子会表现出很多的自私:不让别人碰自己的玩具,甚至那些自己在家从来不碰的玩具,如果孩子来玩,就会抢走。这是自我主权的宣言。同时,他出去也会偷别人的玩具,这也是他没有界限的表现。
丁丁是这样的。她从小就因为界限感被人为破坏,自我得不到尊重,所以更加“小气”。因为不确定,才会患得患失。
所以,当孩子的自我开始出现时,让孩子明白“我的”和“不是我的”之间的界限。只要是孩子的事,完全让他做主。允许他不和别的孩子玩,允许他小气小气。
在这样做的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不是你的东西,未经允许是不能碰的。”“别人的东西不经允许不能拿走玩。”
当一个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绝对的控制权,并且清楚的明白自己不能碰别人的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明确的建立界限。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一定要一致。只要是孩子的东西,不管谁想玩,控制权一定要给孩子,让他当主人,告诉别人:“这个玩具是宝贝,你得问他同意不!”交给别人,让别人玩多久,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玩,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绝对的控制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这个东西是我的。只要是我的,我就和别人玩一会儿,不会丢。这将帮助他建立一种自我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建立起来,孩子就会大方地让别人玩他的东西。
这里一贯的态度也包括对外人的态度。有些父母对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态度。比如一个普通朋友的孩子,也许可以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但是当一个重要的客人把孩子带来的时候,父母就会改变态度,把孩子的玩具全部拿出来给任何人选择。有时候亲戚家的孩子过来,父母怕被指责,觉得不能让孩子这么“自私”。如果他们的孩子太自私,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被迫分享。
【/h/】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会让孩子得不偿失,变得更不确定,更没有安全感,然后孩子在面对重要客人或亲人时,可能会更小气,更不愿意与人分享。因为他会把对方当成掠夺者。
其次,孩子在玩别人的东西的时候,也要坚定的让他知道自己需要别人的许可。只要不是孩子的物品,用之前就让孩子知道不是他的。如果你想玩,你必须遵守规则。
【/h/】如果是另一个孩子的玩具,让孩子在征得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咨询他人意见后再玩。别人拿回来,一定要第一时间换回来。如果是公共场所的玩具,就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在公共场所排队,遵守规则和秩序。
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如果遵守了别人的界限,就等于在公共场合遵守了规则。
有些父母的态度有两面性。孩子们被允许照看他们的玩具。然而,当孩子们喜欢上别人的玩具时,他们就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尤其是当孩子哭的时候,他们情不自禁,尽力从别人那里得到玩具。当然这样会把自私的孩子带大。孩子会完全没有界限,只要想要就觉得满足。
【/h/】其他家长不会遵守公共秩序,怕孩子当众吃亏,会帮孩子自己抢玩具。这些做法也会培养出“熊海子”。
有些母亲担心,当孩子有了控制自己的权利,明白了尊重他人的界限,就会更加自私。
答案是,不会!
每个人都有社交的需求。在他们的互动中,孩子自然会有玩别人玩具的想法。这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你和他交换玩具!这样,在交换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发现,分享会给他们更多,让他们去玩自己想玩的玩具,同时,他们的财物也不会丢失,会回来。这样孩子的内心安全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慢慢的,他每天接触的越多,就会变得越大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会失去自己拥有的,反而会得到更多。
当然有一个从“自私”到“慷慨”的发展过程,是根据孩子的成长而逐渐确立的。孩子4岁甚至5岁以后,在没有大人指导的情况下,会有意识地学会分享。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经历过自制力,很可能会像丁丁一样,到了8岁就会“小气”。因为她不确定自己的控制力。
【/h/】所以,家长不要盲目的让3-4岁的孩子卑微或分享。满足孩子的占有欲,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界限,然后逐步教育孩子学会交流和分享,让孩子不会自私。
如果孩子像丁丁一样大,但仍然很吝啬,父母需要给她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她建立对自己财产的安全感。因为孩子在里面积累了很多情绪,她可能在第一次把决定权还给自己的时候,就更加“小气”了。这个时候,她的父母必须允许她接受自己的行为,鼓励她勇敢坚持自己的选择。
【/h/】当孩子通过反复测试发现自己真的拥有了主导力,她会逐渐建立起一种界限感。这个过程比以前要长两到三倍。而且孩子之前有很强的患得患失心理,所以过程会比较困难。这个时候父母必须站出来面对孩子。
【/h/】你先得到,你会更愿意付出!
标题:(教育问答)强迫孩子“大方”,养出更“吝啬小气”的孩子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