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好,我决定走这条安利。和女儿玩了一段时间她最喜欢的烹饪游戏,终于可以安静的看电视了。让我惊讶的是,节目组真的很有想法,和我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除了两位心理医生,还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华阳育儿小组,他们会从自己的角度分享育儿经验。短短一个多小时,反映了每个家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h/】一个专门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朋友告诉我,有两个家长或者人每天带着孩子去咨询。可以说和我一样,每天单纯带着孩子,感觉累成狗的父母不在少数。
为什么中国父母养孩子这么累?关掉电视后,我想了很久。除了物质因素,应该是这些原因:
一、不一致的教育方法
这一集我们邀请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和一虎一父一猫的家庭。这两个家庭最明显的冲突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
【/h/】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老人和年轻人的育儿观念发生了碰撞,他们不但没有挠自己的思想,反而差点把孩子搞得一团糟。担心孩子长时间玩游戏对眼睛不好,奶奶坚决反对让孩子玩,但年轻妈妈认为玩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孩子去游乐园玩,担心孩子有危险,百般阻拦。年轻妈妈认为其他孩子可以,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可以;孩子去医院看牙医的时候,奶奶疯狂的推开医生,以为医生都是骗子,于是年轻的妈妈给孩子看了一些短片和游戏,让孩子不再害怕看到牙齿。
【/h/】其实有些益智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是有效的,但是通过电子游戏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真的是不可取的。年轻妈妈之所以认为电子产品对孩子有益,只是因为她们对电子游戏的依赖,过于强调它的优越性。通常情况下,父母应该让孩子少玩电子产品,带孩子去外面玩,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当然,我们不是说老人的育儿理念是正确的。比如老人更怕死,看不到孩子玩危险的游戏。因此,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和指责老人溺爱他们的孩子。全世界的奶奶都是这样。他们认为孩子是她的命根子,觉得孩子受了点伤,就像用刀在她心里刺一样。我们比自己更担心,更胆小。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家人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听谁对谁对孩子好。
在一个虎-父-猫-母的家庭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学着欺负爸爸是急性子。他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一直信奉严于律己,高人一等,认为猫妈妈的温柔政策没有效果。孩子向他求助,学霸总是不耐烦地说:“你不能看,你得做点什么。”。当孩子不想看书的时候,就更糟糕了。他们不考虑当时的感受,直接把孩子拖到椅子上。
我们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持严格的态度,但严格和粗鲁是有区别的。引导教育需要提倡,但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有限,更何况是四五岁的孩子。所以温柔的坚持,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启发,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低质量陪伴
现在有很多全职妈妈。虽然他们表面上是在家带孩子,但他们经常直接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比如手机、ipad、电视和电脑。家里第一对妈妈可以说是典型代表。每天的画面都是:妈妈让孩子坐在沙发上玩ipad,为了玩游戏不被打扰。当孩子主动放下手中的ipad,寻求母亲的关注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被送走。结果,孩子们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一台ipad。当奶奶不让孩子们继续玩的时候,三岁的男孩气得对奶奶说:“你生病了吗?”。
【/h/】虽然看了节目,感觉这个妈妈的做法很奇妙,让人无法接受,但这不就是很多家庭养育婴儿的缩影吗?小家伙上台只说“嗯嗯”就能看出这种养宝宝方式的弊端,但为什么父母还是这样?表面上看你整天在家照顾孩子,没有错过他长大后的每一刻,但这样把孩子丢在一边能叫陪伴吗?这只是带孩子,不是陪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需要互动,比如一起打游戏。这个效果非常明显。
【/h/】比如一个短片,妈妈和孩子一起玩鲨鱼游戏,妈妈输了,孩子死活不愿意玩妈妈。我把妈妈抱在怀里,说:“对不起你。”这个举动是我妈始料未及的。其实妈妈们并不知道此时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孩子变成了妈妈,妈妈变成了孩子。为什么孩子知道自己演不了妈妈?因为他感受到了痛苦,他把内心的感受传递给了母亲。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并不觉得这个世界很可怕,反而觉得自己很弱小,会形成自我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来自真实的外表,而是来自父母在这个世界上呈现的东西。真正的力量来自年轻的父母。如果不给孩子勇气和信心,那么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在扮演父母的陪伴者和保护者。
【/h/】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话懂事,这样可以省去自己很多烦恼。但是每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懂事的父母。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早不是一件好事。知道孩子太听话太懂事真的很苦恼。我们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要让他们在适当的年龄失去童年的乐趣和纯真。
三.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每个孩子出生后,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健康。你聪明不聪明,成绩好不好,漂亮不漂亮,这些都不是你父母考虑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发生了质的变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让人羡慕,比如考上名校,进国企,出国留学,按年薪发放。比如第二家庭的父母,因为孩子的知识水平比较高,总是希望孩子比蓝更优秀。虽然我也认同读书真的能给人更多的选择,但是父亲并没有表现出一个聪明人应该有的气度和智慧,甚至直言不讳的说自己不能好好学习,不然现在就当医生了,文字的碾压让几个客人尴尬,当场做不到。
【/h/】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好的父母一定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不是生贵子难,不然这个社会就不公平了。所以,不管孩子聪明不聪明,学习成绩好坏,既然我们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接受他们的现在和未来,尽我们的义务去教育他们。
给你的孩子贴上标签
【/h/】我一直以为小时候父母追求棍子和批判教育是因为他们知识水平低。但是从第二对拥有硕士学位的精英父母身上,我看到了深深的悲哀。一个4、5岁的孩子,因为不能长时间呆在家里看书背单词,被父母贴上“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我不知道家长们对ADHD了解多少,但是你要求一个几岁的孩子像大人一样专注于一件事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左右。
【/h/】当你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动来动去的时候,不要急着带孩子去看医生、吃药或者打针,要仔细分析孩子爱动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很不一样。把任何问题都归咎于孩子的疏忽,其实是父母的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安静下来,做的很好,所以请相信你的孩子。
六.夸大孩子的缺点
【/h/】虽然赏识教育近年来逐渐被年轻父母所接受,但孩子们在取得一些进步时,通常会得到口头或物质上的奖励。但是,一旦孩子的表现偏离了自己事先的规划和设定,很多家长就会习惯性地对孩子进行无端指责。比如第二家庭的孩子可能没有表现出父母期望的天赋和学习成绩,但是根据短片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还是很会画画的。
【/h/】套用客人的话,家长可能认为动脑子比靠四肢更高级,所以即使孩子有绘画天赋,他们也选择视而不见。反而过分强调孩子学习能力差,孩子不如别人。
我觉得之所以很多人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接受的教育——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这种教育并不好。自我认同更重要。对孩子来说,做一个快乐的正常人比做一个有科学能力但在其他方面有缺陷的人更重要。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扬长避短,获得在社会上安定下来的能力。
抚养孩子是每个父母的习惯。在抚养孩子的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我们总是有一些错误的方法。当然这还是小事,最可怕的是错误的育儿经验被自己当成经典,然后孩子就遭殃了。所以,学习正确科学的育儿知识真的很有必要。
标题:(教育问答)为什么我们养一个孩子就累的够呛?六个原因,个个在理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