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也许他什么都知道。

一位新妈妈说,她一岁多的儿子最近一直很害怕。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她说想不出来。试着把她放在儿子的角色里,她什么都感觉不到。

然后进入其他话题。在咨询中,也是一种转移话题等待的方式。当意识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潜意识会引导我们自动到达一些地方。

【/h/】果不其然,聊了几个话题之后,她很自然的说自己太累了,有时候想杀了孩子,然后就蹲监狱了,然后就什么都没发生。

【/h/】不仅带孩子很累,公婆和老公也不能给她支持。他们不同意她抚养孩子的新方法,坚持旧的套路。而且他们也相信,既然你是妈妈,孩子出了问题,所有的原因都在你身上。此外,他们还反感她对孩子的敏感,认为既然你相信新方法,你就能解决一切...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我说,这就是我儿子害怕的原因。他怕你有坏妈妈。她忍不住泪流满面,点头说,好,好。

【/h/】最后她开玩笑说宝宝真的很烦。他们什么都知道,所以你不能伪装自己。

在中国当一个好妈妈不容易。

● 首先,你没有得到一个好妈妈的爱,但是现在你要把它给你的孩子,这有点像无源之水,你必须付出很多努力。家庭治疗大师Satya说,每个人的心就像一个罐子。当罐子里装满了爱,自然可以倒出,但是如果罐子里的水很少,就很难倒出。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 其次,如果你是一个能及时满足孩子需求,能和孩子有情感互动的好妈妈,那整个大人的家庭都会反对你。比如,你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母乳喂养,他们会说你会宠坏孩子;如果你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们自由探索世界,他们也会怪你溺爱孩子...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 另外,如果你成为一个好妈妈,家里其他人也会退步,向你要母爱。据我所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饥饿受伤的孩子。平时麻木的时候可以装成拘谨的大人,但条件允许的时候就会从不讲道理的孩子那里退缩。所以,新妈妈要想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就会发现自己不得不把其他成年人当成孩子,而且因为清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也不能扮演麻木的成年人或者无理取闹的孩子。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h/】所以,虽然我的文章是凌晨写的,但对于母亲来说,养育孩子是极其重要的,但我希望,良好的育儿方式不要成为母亲单独的要求,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觉醒是非常重要的。

让母亲意识到自己有坏母亲的一面,包容这一面,而不是简单的压抑,和发展好母亲的一面一样重要。没有坏就没有好。

其实对宝宝来说最早的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妈妈有好有坏,也有好有坏。这种融合是包容的开始。

关键是一个好母亲有足够多的部分,可以整合。

【/h/】对象关系心理学的重要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因观察婴儿多年,发现三个月前所有婴儿都处于偏执分裂状态。所谓偏执分裂,就是好只能是好,坏只能是坏,好与坏不能共存。

【/h/】具体来说,有两个妈妈不能自理。一个是好妈妈,能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与宝宝有丰富的积极情感互动,能看到宝宝的存在。一种是坏妈妈,无视宝宝的需求,看不到宝宝的情绪,更谈不上看到宝宝的存在,甚至攻击宝宝。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h/】三个月前的宝宝,不是好妈妈就是坏妈妈,没有中间状态。当一个好妈妈存在的时候,宝宝就有了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啊,我有这样的要求,马上就满足了。我有这样的声音,马上就听到了。因此,一个强大和健全的母婴社区已经成功建立。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母婴共同体的追求是婴儿心理状态导致的自然追求。就是宝宝觉得自己和妈妈是同一个人,处于无差别状态。如果母亲能及时看到婴儿并与之互动,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共同体。这是自信的开始。

相反,没有母亲的陪伴和敏感的互动,宝宝会不断受到可怕的无助的攻击。他有需求,但无法满足;他有一种情感上的渴望,但他没有回应。这样一来,宝宝就会觉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构成了一个无能的母婴共同体。

可以想象,没有母亲,任何负面的刺激都会导致可怕的无助。比如一只蚊子的骚扰,宝宝完全无能为力。

所以,坏妈妈的存在会让宝宝感到可怕的无助。

【/h/】然而,无论我的母亲多么努力,多么优秀,母亲不好的那一面是必然的。

【/h/】关键是好妈妈足够多,坏妈妈这部分不应该成为主导存在。这样,三四个月后,随着孩子具备了一些基本能力,孩子就能发现并承受好妈妈和坏妈妈是同一个人的事实。

另外,由于婴儿天生的自恋天性,好妈妈存在时,婴儿会相应地形成“好的自我”,而坏妈妈存在时,婴儿会相应地形成“坏的自我”,好妈妈和坏妈妈的融合也意味着“好自我”和“坏自我”的融合。

所以,妈妈不想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这足以为宝宝提供绝对完美的空房间。

在亲密关系中,想到互相残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据统计,就算是幸福的婚姻,两个人一辈子也要互相残杀几十次。在母子关系中,自然会想到互相残杀。

为什么要自相残杀?亲密关系除了共同的爱恨之外,还面临着一对矛盾:独立还是亲密。太近,会对对方的自我产生影响;如果你太独立,你会觉得被疏远,甚至被抛弃。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有一个健全独立的自己。爱情的时断时续,时断时续,时断时续,时断时续,最终是为了一个人形成这样一个健全的自己。

如果没有这种独立的自我,自我是僵硬的或破碎的,那么过于接近意味着吞没自我,同时也无法承受异化,因为异化会导致自我的破碎...

这个矛盾集中在婴儿期初期。心理学家马勒认为,六个月前出生的婴儿处于共生期,都寻求与母亲形成母婴共同体,意味着极度亲密,完全融入一个人。这必然意味着吞没母亲的自我。如果母亲没有健全的自我,她无法承受这种吞噬,她会对婴儿的干渴有很大的抵抗力,甚至是强烈的愤怒。在最坏的情况下,她会想杀死婴儿。因为宝宝追求的是社群,妈妈觉得自己被杀了。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从哲学上讲,关系的整合意味着自我的死亡。为了享受关系的统一感,自我必须死亡。有健全自我的人可以接受自我的暂时死亡,有僵化自我或破碎自我的人会坚持自己。

毕竟有少数人有健全的自我。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文化采取了孩子越小越被忽视的方式,让成年人僵硬或破碎的自我不必面对宝宝追求统一带来的挑战。

【/h/】也就是说,只要自我不够健全,母亲在面对宝宝强烈的社群欲望时,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甚至愤怒。

【/h/】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母亲偶尔甚至多次有杀死孩子的想法并不是很严重。

如果出现这样的想法,母亲和其他人首先要知道,想法是想法,不是行动。思想远离行动。

很多人会因为有这些想法而产生强烈的罪恶感。这是因为他们把思想等同于行动,认为有思想就等同于采取行动。这种把思想等同于事实的逻辑,其实是幼稚的,不成熟的,这在强迫症患者中是很常见的。

其次,要知道婴儿对母婴社区的追求确实会对无数母亲产生巨大的影响,尽量满足婴儿的这种需求。但是,如果我们觉得孩子的这种要求对自己造成了可怕的影响,妈妈们应该退后一步,抵制甚至对孩子的这种要求感到愤怒,这是可以理解的。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h/】作为一个亲人,尤其是丈夫,如果发现妻子有这种现象,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你包容了她,你就给她自己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地方,她也更容易满足孩子。相反,责备和要求是没有意义的。

【/h/】据我所知,产后抑郁症往往是由于母亲对婴儿的巨大负罪感造成的,而她的亲人,尤其是丈夫,无法给予支持,反而很苛刻。结果,抚养孩子成了母亲们难以承受的负担。

另外,妈妈要知道,重要的是足够优秀,而不是完美。

【/h/】总之要避免这样的心理循环:因为宝宝寻求母子融合的感觉,妈妈觉得自己被吞噬了,生孩子的气,甚至想杀孩子;这种想法让自己害怕,产生强烈的负罪感,感觉太糟糕,对孩子反而更好;被吞的感觉更严重,愤怒更重...解开这个循环的关键是理解和包容自己的不好,而不是做一个完美的母亲。

(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当然,母婴社区的成功建设对母亲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治愈。有这种经历的母亲会明白,成年人的爱往往不如母婴互动的美好。

【/h/】另外,母婴社区建设的过程也是母亲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很多妈妈都深刻体会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愈的过程。

标题:(教育问答)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