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学习场所,那么生活用品就成了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每一项都有固定的使用方式,这无疑是成年人所掌握的。必要时,成年人会逐渐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各种物品。只有当人们使用某样东西时,他们才能理解该物品的真正含义。而且每次摆弄什么东西,都会在脑子里留下印象。对孩子来说,事情远比事情本身有意义。他们就像孩子走向世界路上的铁锚、船桨、望远镜,或者可以比作亲密的伙伴。
【/h/】人说起童年,总会想起几件有气场的私人物品。德国著名诗人里尔克(Rilke)曾描述过,孩子常常对物体产生“敬畏”感,并假设自己拥有非凡的力量,以至于不敢触碰。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保护好这些物品,避免噪音的侵入和使用不当,避免被大人嘲讽和冷落。在里尔克看来,孩子和物体的关系可以用亲密来形容。
物体之所以能抚慰孩子的心灵,是因为人与物体的内在存在的关系凝聚在物体之中。威廉·麦斯威尔在他的小说《他们像燕子一样飞翔》中这样描述:“一个8岁的男孩战战兢兢地独自走在去商店的路上,因为他以前受到过同龄孩子的威胁,他的脑海中充满了可怕的奇思妙想。在他踏进商店的那一刻,他的感觉终于回到了安全。”其实并不是店铺里的顾客让他觉得踏实,而是商品中透露出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美的包装,整齐的物品,错落有致的货架,眼前的一切都是自然和谐的。
类似的感受有时候也会发生在患者身上。舒适的软椅,抛光的咖啡勺,都散发着劳动、呵护、呵护的气息。
克里斯托弗·朗斯梅尔(Christopher Lonsmeier)在一部小说中描述了一次在喜马拉雅山徒步旅行的经历:在雪地里孤独地走了一整天,蓦然回首,看到一排脚印从远处延伸到你的脚下,你会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人们对大自然这个“大东西”留下了一系列频繁的印象。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时代的变化,孩子们在处理商品方面接受了不同的教育。但在现代日本,对物体施加“情绪”的做法依然随处可见:3岁的孩子锤桌子发脾气,妈妈会说:你会伤桌子!如果一个日本人长期使用眼镜、缝针或毛笔等物品,他死后,他的亲属会把这些东西送到寺庙里供奉。
【/h/】但是,在商品过剩的环境下,如何帮助孩子与珍贵的东西建立情感联系?如何让孩子有延长商品寿命的意识?在采访中,很多人都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也许可以试试“戏剧游戏”的方法。戏剧游戏是一个新名词,不同于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和传统的儿童戏剧。确切地说,“戏剧游戏”是一种类似成人启发的表演剧的游戏。孩子在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不需要公开向观众表演。他们只是从老师读的短篇小说中选择一个对象,一个生物,或者一个自然现象,进行模仿。模仿的对象可能是一种颜色,一丛灌木或一块石头,或一只看热闹的狗,屋顶上的雪,一颗酸糖,一把剑,或一个蓝色的影子。只需要几条透明的围巾就够孩子自己穿衣服了,不需要其他道具。玩这种玩物游戏的时候,孩子天真,想象力丰富。他们听着灌木丛的低语,表现出森林的寂静,表现出活动的影子。一个曾经玩过一个物体的孩子,就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内涵。可能他们对待事情不粗暴,也不会无缘无故乱扔东西。
今天,我们的生活趋向于一个虚拟的物质世界。孩子们只看到堆积如山的物体,却不知道它们来自哪里。他们只知道对象的概念,却不能真正了解真实的对象。这样能让我们安心吗?生活中,孩子远离所有物品的具体制作过程,习惯了。在我们的采访中,几乎所有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反复说过: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上什么都有,但还是不开心,还是觉得无所事事。就像王尔德小说中描述的“愤世嫉俗者”,虽然他知道千千成千上万件物品的价格,但他甚至不能清楚地说出一件物品的价值。
在任何事情上,孩子都必须找到自己的份额,建立“私人”的概念。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这些都是人类发展史后期才产生的概念,具有传承后世的意义,是指为未来积累的财富,而不是为了眼前的消费。我目前拥有的财产,将来可能属于我的后代。
储存财富不一定取决于未来价值的增值,而是取决于预先判断某物的价值所产生的快感。今天的婴儿室家具或小抽屉也许能进入博物馆。
当然,并不是每个家长都那么乐观,那么细心的收集孩子的东西。但是,孩子在做客的时候可能会感受到别人家的氛围,然后告诉幼儿园的其他孩子。
现在需要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当物与人的关系发生冲突时,哪个更重要?盖哈特·博特的电影《如何训练孩子不听话》中,有一幕让德国观众无法忍受:一个6岁的孩子赤脚踩在钢琴上。这是角色游戏的一个片段,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联合起来对抗一个严厉的“满嘴脏话的女人”——一个幼儿园老师。当孩子们拒绝弹钢琴时,老师们开始感到不安。但当时更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孩子敢于反抗一个“满嘴脏话的女人”。为了练习这个内容,损坏钢琴当然是允许的。情感价值要高于物质价值。
在20世纪50年代,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范,比如用右手握手。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一传统习惯,根据事物各自的形式进行重新排列。为了尊重左撇子的孩子,我们大张旗鼓地提倡伸出左手和伸出右手一样正确。虽然这个话题已经过时,也不会再有人提了,但确实是解放进程中的一步。进入70年代后,幼儿园做了一些改变,改变了每天早上发玩具到货架上挑选的规则。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举动,但却让当时的老师们感觉很棒。
【/h/】只要对象是人类自我的延伸,人们就会发自内心的爱它,不愿意把自己的对象分给别人,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需要终身练习。有一次,一个班买了一块斯沃琪手表,作为班里的集体财产,每个孩子可以轮流戴几天。
为了让孩子善待事物,我们需要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
我们不应该只告诉孩子:小心!这个东西很贵。同时告诉他:你要是小心点,我们会很开心的!
让每个孩子体验一次玩一件东西的感觉。
让每个孩子收集并保存一件最喜欢的物品,旨在传给下一代。
让每个孩子单独修理一件东西。
让每个孩子学会用例子说明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标题:(教育问答)孩子发脾气时喜欢摔、打东西怎么办???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8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