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孩子长大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家长也需要反思我们是否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先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不定孩子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我们先来看一个寓言:
一只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驴子”。狮子非常生气,他尽力想把标签撕下来,但是失败了。
更让他恼火的是,每当他走在路上,其他动物都会指着他尾巴上的标签小声说:“那是驴,不是狮子。”
起初,狮子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头驴,因为它比其他狮子都要强壮,而且是一只强悍的公狮子。与其他动物相比,它们也更大。
但是,有很多声音说它是驴,它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
有一天,狮子生气地问另一只狮子:“你以为我也是驴吗?”狮子说:“驴先生,虽然你长得像我,但你和我不是一类人。你的尾巴上明明写着‘驴’!”渐渐地,狮子接受了自己是一头驴的事实。
有时候,孩子不是这样的“狮子”?他们本来很优秀,但是因为一些缺点被父母贴上了负面的标签。久而久之,孩子逐渐认同了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原来我真的和父母说的一样。”所以,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就是让他朝着“贴标签”所预测的方向发展。同时,这又反过来强化了“贴标签”的人,使他们在自己的观点上更加坚定。
【/h/】我们都知道著名的“疤痕实验”:实验者通过化妆在志愿者脸上画上一个血淋淋、触目惊心的疤痕,然后让志愿者先看到效果,再以化妆为借口悄悄擦掉疤痕。然后他带着毫无戒心的志愿者去各个医院的候诊室,观察人们对他面部疤痕的反应。当志愿者返回时,出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返回的志愿者无一例外地描述了同样的感受。他们觉得人家对他们粗鲁不友好,总是盯着他们的脸!但其实他们的脸和平时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标签的力量。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你给他贴上“自私”的标签,他会变得越来越自私。你给他贴上“胆小”的标签,他就会越来越胆小。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你从这个角度看他,他是这样的;你从那个角度看他,他就是那样。如果能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孩子,尽可能的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用适合孩子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能更好的成长。
不
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盲目的结论
【/h/】父母不要盲目的去评判孩子,随意批评孩子的行为,因为这些父母的判断很容易给孩子暗示。
【/h/】有些孩子的行为是心血来潮或无意做出的,有些行为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短暂的出现。如果家长给这些行为贴上标签,形成结论,孩子可能真的有这个问题。
即使是孩子一贯的行为,我们也要坚信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变。
使用
描述的语言表达了孩子的行为
【/h/】面对孩子的行为,要学会用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他的行为,而不是用角色符号来定义他的性格。
孩子把果汁洒在床上,整个床单都脏了。
你可以这么说:果汁洒在床上,床单都染了。我们需要快点洗床单,否则洗不掉。
但是不要定义他的性格:你是个麻烦制造者,你会给我带来麻烦。
其实孩子是不愿意做“坏事”的。坏事发生,要引事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否定。
不
用绝对的话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说“再一次”、“永远”、“永远”、“改变不了”之类的话。
这些话会给孩子一种我永远不会改变的认同感。经常说这些话的父母,其实是在帮孩子扮演“坏角色”。
你需要切断每一件“坏事”之间的联系,不要把孩子推向牢不可破的“宿命论”。
你只需要换一种说法,直接表达自己的烦恼,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
转到
改变孩子对事物的看法
很多孩子根本不需要贴标签。他们喜欢给自己贴标签。
【/h/】孩子帮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结果少买了几个,突然就抑郁了。他认为自己是个傻瓜,什么都做不好。
这时,孩子已经进入了他为自己创造的“坏角色”。
你可以这么说:其实犯错只是提醒我们,有些事情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如果你忘了买东西,你不知道你需要在购物前列一份购物清单。下次逛街前列个单子,不会忘的。
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积极思考,给他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当他们有了成功的经历,他们会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
【/h/】有句话:没有自私的孩子,只有需要体验慷慨并带来快乐的孩子;没有懒惰的孩子,只有缺乏鼓励,需要有人相信他在努力的孩子;没有笨手笨脚的孩子,只有举止需要被接受和多加练习的孩子。
【/h/】相信这段话能给家长带来启发,非常感谢各位粉丝对艺通父母学院的信任。欢迎与我们交流更多育儿问题,让我们一起进步!
标题:(教育问答)给孩子贴上“标签”,他真的会“如你所愿”变成你口中的那个孩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