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云音乐给我推荐了《童年》这首歌。习惯性打开评论页面,看到一条热帖:
在街上,一个小男孩吵着要买棉花糖。
我妈妈指着他手里的小糖人说:“我刚买了孙武空,我还没吃呢,为什么要吃呢?”
小男孩不听,就呆在原地,只好去买棉花糖。
妈妈别无选择,只能同意。
小男孩终于拿到了棉花糖,高兴地对糖人说:
“大圣,你看,你筋斗云来了!”
这个不到100字的故事差点让我哭了。
【/h/】我小时候从来不哭着让爸妈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h/】反而会主动压抑自己的欲望,给自己洗脑:太贵了,买了没用,不想要。
后来,
【/h/】我见过不认同就会和别人吵架的同学;
【/h/】我见过哭着抢地还得从父母手里买最新款手机的孩子;
【/h/】遇到一个女生,自信满满的让男朋友给自己买这个买那个;
我见过年轻人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
可以用很多词来形容:自私、任性、无知。
我不知道他们做得对不对,但我很清楚我不敢。
不敢和别人吵架,让爸爸妈妈买自己很喜欢的东西,随意宠男朋友,看到老人在公交车上不让座...
我不敢自私、任性或无知。
其实有很多孩子被“懂事”这个词绑架了。
大人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学会像大人一样思考是好孩子必备的技能。
成熟懂事是好事,但是很多成年人忘记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还有两个词,就是“委屈”和“不开心”。
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懂事的人,往往会联想到“委屈”和“不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嘴里有零食,手里有漫画,心里有童年”;更多的人只有“耳中有课,手里有操,心中有委屈的童年”。
在《请回答1988》中,有一行: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缘无故的捣乱,只是适应了本该成熟的环境,习惯了别人的误解。
懂事的孩子只是个孩子。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观察我说的话,
善于分析成年人的情绪”/h/]
我有一个表哥,从小就特别会讨好大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妈烫了头发,高兴地回来问我们好看不好看。当时我们在玩游戏,我和表哥不经意的瞟了一眼说:“我不好看。”。
只有她认真地看了我妈一会儿,然后真诚地说:“阿姨,我觉得你现在好漂亮,就像电视上的明星一样。”
当时她才小学四年级。
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来不违背大人的意愿,总是乖巧地坐在一边。即使哭也只是默默的流了几滴泪,她也不会像我哥那样喊着嗓子。
【/h/】当时她是我们所有孩子学习的榜样,现在回想起来,突然觉得她真的很可怜,但是在最肆无忌惮的年纪,她却谨慎的生活着。
懂事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应该是成熟稳重的,往往是以任性的权利和天真的童心为代价的。
【/h/】有一个粉丝,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大,要求他能记住之后“懂事”。
【/h/】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父母绝对不会不点头就去碰别人的吃喝,哪怕是想再试一次。
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吃饭,一口吞下了鱼。他只吃了几口,拒绝多吃。
然后他跑到后院哭,因为他心疼,鱼是他妈妈平时不会想吃的东西。
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如何学会“不讲道理”。
朋友聚会时,他会仔细观察朋友的表情。如果有人有点犹豫,就会偷偷买订单,回来对朋友说,这次我请客,下次你请;
一旦有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工作,他就会主动,因为这样会给别人带来方便;
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让他帮忙,永远答应。一旦遇到困难,他们永远不会轻易找到帮助,因为他们害怕麻烦别人;
一旦你向某人抱怨,你会感到深深的自责,因为这是给别人带来负能量...
他尽力让对方开心,希望让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却没有勇气向别人展示真实的自己。
他渴望爱人被爱,渴望身边的世界和谐。
【/h/】小时候是爸爸和家人,工作的时候是同事和学生,然后是爱人。
懂事的孩子会被很多人称赞为“好人”。然而,他们的“善良”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恐惧。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只有“懂事”了,才能得到关注和爱护。一旦不“懂事”,就会被否定和批评。
【/h/】于是,为了不被抛弃,他们一步一步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压抑自己的情绪,默默承受着内心的委屈和无奈。
明智已经成为他们取悦他人的方式。
“我忍不住先道歉”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经常通过批评的方式来控制他们的孩子。
【/h/】比如有些家长经常说:不管发生什么,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
【/h/】久而久之,孩子认为立即承认错误并道歉是父母停止训斥的最好方式,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心里可能委屈。
这种模式逐渐内化。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孩子们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
读者留言说,她在敢说出来之前,一言一行都很小心,生怕引起周围人的不满。
有时朋友会无缘无故地或者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生她的气。即使不是她的错,她也忍不住先道歉。道歉后她后悔了,觉得自己很贱。
但即使她把自己变成橡皮泥,也会被压扁变圆,但真正的朋友很少。
【/h/】她说,我一直认为只要我拼命自责,别人看到我的愧疚就不再忍心继续责备我。但是,我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任何事,就等着别人原谅我。
【/h/】有报道称,把不幸归因于内部因素,把好事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孩子往往会经历更多的抑郁。
【/h/】因为很多事情是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不了的,习惯性的自责往往演变成习惯性的否定自己的价值和真实能力。
就像一棵小树苗,长大后会营养不良一辈子。
“我妈妈说她不能买她喜欢的东西,
我只是说我不喜欢”/h/]
有一位读者的父母,如果他们想吃一个50美分的甜筒,就需要进行100%的测试。他成绩不好,从来没考过百分百,所以没吃过甜筒。
【/h/】后来他真的很想吃冰棍,就去给班里有钱的同学跑腿,去食堂给他们买冰棍。作为跑腿的费用,他可以吃一根一毛两分钱的硬冰棍。
【/h/】有读者说小时候会拽妈妈的手,妈妈说不要就点点头。
【/h/】长大后和妈妈去逛街,突然看到店里有卖4块钱一瓶的酸奶,她小时候特别想喝,但是从来不喝。她下意识地拉了拉母亲的手。
妈妈当时眼睛红红的。
小时候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长大后变成了执念。
很多人去店里都会忍不住买吃不到的零食。虽然那种食物可能不好吃,他们可能不爱吃,但他们还是忍不住买了。
就这样,他们想买回年轻时的心。
很多钱很难买到,但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了。
“我表哥一直在哭,
父母安慰他,
而且我被骂了一天”/h/]
在电影《废弃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希望爸爸从小就喜欢她。为了让爸爸喜欢自己,他把鬼脸变成了潜意识的本能。
【/h/】尽量按照爸爸的要求学习上班,但这些努力对爸爸来说并不像弱姐的咳嗽那么令人担忧。
有网友问:为什么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为什么我要为他们着想,考虑他们的立场,关心他们的感受,就因为我懂事善良,我就要为你承担这些事情吗?
【/h/】一个朋友,小时候攒钱买了一把玩具手枪,和表弟玩的时候不小心打到他的手。
表哥大声哭了起来。听到叫声,舅舅立刻冲过去,拧起衣领,对他大吼大叫。
然后,他转身砸碎了他的玩具枪。
【/h/】他吓傻了,表弟一直在哭,虽然手没事。
【/h/】我爸妈安慰我表哥,给他做了一顿好饭,他却被骂了一天。
【/h/】那一刻,他的童年结束了,他被粉碎的玩具手枪埋在心底。
其实孩子的“懂事”就是照顾大人的方式:不打架,不哭,不闹,不打扰大人。
然而,一些麻木的成年人认为这些孩子的“懂事”是理所当然的:
无视他们内心的脆弱,无视他们偶尔孩子气的任性要求,扼杀他们敢于思考不敢要求的欲望,无法理解他们靠近却挣扎的犹豫。
【/h/】说有人疼得养尊处优,懂事的孩子被雷劈,太懂事的孩子真没糖吃,真是可笑。
曾经看到一句话:
【/h/】小时候摔跤,总要看身边有没有人,有就哭,没有就起来;
【/h/】长大了,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要看看身边有没有人。有就起来哭,没有就哭。
这是孩子应该做的。他们想哭就哭,开心地笑。如果他们好奇,就会去探索。喜欢就大胆去争取。他们不怕错误,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必小心翼翼地取悦成年人,伪装自己。
父母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练兵场。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不敢犯任何错误,就很难在社会上自信独立。
蔡康永说: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宝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成为自己,而不是我们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
【/h/】愿你吃饭要糖,独立奋斗有依靠的人,照顾别人对自己好,换位思考,坚持自己的内心。
愿你只知道你该知道的。
标题:(教育问答)太懂事的孩子,其实都活得很憋屈......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8740.html